一次無奈中斷的芬蘭自由行

芬蘭自助遊攻略
↑羅瓦涅米
芬蘭自助遊攻略
↑羅瓦涅米
芬蘭自助遊攻略
↑羅瓦涅米
芬蘭自助遊攻略
↑羅瓦涅米
芬蘭自助遊攻略
↑羅瓦涅米
芬蘭自助遊攻略
↑羅瓦涅米 北極 光是到 芬蘭 旅行的自由行者多要去看的,旅行社一般不大 會安 排。我這個時候去,當然看不到 北極 光。但在 北極 博物館內,有一個極光室可以觀看模擬的 北極 光,一間不大的房間,做成一圈圓形的斜坡,頂上一塊幕布, 北極 光的影像投放在幕布上,配以解說詞,人躺在上面看,也領略了一下 北極 光的璀璨。
在 芬蘭 ,有很多信仰和故事與 北極 光有關。 芬蘭 語的 北極 光是“revontulet“,這個名字來自古老的傳說:當狐狸在山上奔跑時, 北極 光就誕生了,激光實際上是狐狸尾巴的火花。 北極 光被認為會帶來好運,在 北極 光下受孕的孩子會特別的幸運。
北極 光是如何產生的? 北極 光為什麼會有不同的顏色?解釋各種各樣,在 北極 博物館里有了比較詳細的介紹:在一定的氣候條件下,地球的磁場將太陽風顆粒吸引到極地,這些顆粒一旦與大氣中的氮和氧碰撞時,就出現了絢麗的光帶或光暈樣的極光。在 北極 稱為“ 北極 光”,在南極稱為“南極光”。
北極 光的顏色是,當太陽風顆粒與氧氣碰撞時,就誕生了紅色或綠色的 北極 光;當太陽風顆粒與氮氣碰撞時,就出現了藍色或紫色的 北極 光。紅色的 北極 光通常出現在離地面180公里以上的高空,當太陽風較強時,可以出現在離地面90公里的高空;綠色 北極 光出現在離地面120~180公里處;紫色 北極 光出現在離地面120公里以下的高空。 北極 光有不同的形狀,最常見的是“帶狀”,其形狀就如正在移動的光帶。 北極 光可以全天候的出現在天空中,但只有在夜晚降臨而且漆黑一團時才能看到。在 羅瓦涅米 的 拉普蘭 ,從每年的8月底一直到來年的春天的夜晚都是黑暗的,可以有幸看到 北極 光。
看不到真的 北極 光,看看模擬的 北極 光也可感受一些的 北極 光的絢麗吧。
芬蘭自助遊攻略
↑羅瓦涅米
芬蘭自助遊攻略
↑羅瓦涅米
芬蘭自助遊攻略
↑羅瓦涅米
芬蘭自助遊攻略
↑羅瓦涅米
芬蘭自助遊攻略
↑羅瓦涅米
芬蘭自助遊攻略
↑羅瓦涅米
芬蘭自助遊攻略
↑羅瓦涅米
芬蘭自助遊攻略
↑羅瓦涅米
芬蘭自助遊攻略
↑羅瓦涅米
芬蘭自助遊攻略
↑羅瓦涅米
芬蘭自助遊攻略
↑羅瓦涅米
芬蘭自助遊攻略
↑羅瓦涅米
芬蘭自助遊攻略
↑羅瓦涅米
芬蘭自助遊攻略
↑羅瓦涅米
芬蘭自助遊攻略
↑羅瓦涅米 6.第六天,終止旅行半夜,感覺右上腹疼痛厲害,我知道這是膽結石引起的膽囊急性發炎,這是這幾天游玩累了,加上睡眠不好導致的,也是很棘手的。如果發作的厲害則會引起穿孔導致腹膜炎,會危及生命。我服用了一些藥後,清晨感覺好些,但本能地意識到,必須終止這次旅行,儘管可以靠藥物暫時控制,繼續旅行,但這是在一種極其危險和擔心的狀態下的旅行,不是一種享受,反而成了一種驚恐和危險,失去了旅行的意義。隨即把接下去已預訂好的酒店和機票、租車等全部取消,當然也有兩個晚上的酒店不能取消,另外再要買機票返回,損失當然還是有的。但對於我們這些退休人員來說,錢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首先要活著,活著就能領養老金賺錢。這個理念在現在的退休人員中是被普遍接受的,只要看看各個國家,各個旅游景點,都有成群結隊的大媽大叔的身影,更多的大媽大叔似乎想通了退休後要為自己活一把,這也是社會的一種進步。
中午時分到機場,12點多有一航班回 赫爾辛基 ,機場居然空蕩盪的,沒有一個人,室外也沒有一輛出租車,那裡的人真的很休閑自在,也很篤定。過了一會,陸續有一些外國人到來,工作人員也開始上班。這一天,一共只有兩個航班出港,一個航班進港。我的航班時晚上6點多的,想改簽12點多到的這一般,可是滿員,只能在機場等。 北極 村其實離機場不遠,一來沒有出租車,連公交車這一天也沒有;二來不敢再累,儘量使身體保持一種平穩的狀態。一直等到6點多乘上飛機回 赫爾辛基 。 7.第七天,安全回家這一天,回國的航班是下午6點多的。上午感覺精神尚可,疼痛減輕了些,就去市集廣場那裡轉轉,看看“大海的女兒”的 阿曼 達女神的雕像噴泉、總統府、市集、三個鐵匠的雕塑等,又去斯多曼克百貨店逛逛,買了些東西。下午到機場,第二天安全回到家。
下麵詳細分享一些有特色的教堂、博物館。 三.極具特色的岩石教堂、紅、白教堂 1.世界唯一的建在岩石中的教堂~~岩石教堂到 歐洲 旅行,參觀教堂是一大特色。 歐洲 的教堂建的真的是外觀宏偉大氣,裡面富麗堂皇。但在 赫爾辛基 ,卻有一座世界上唯一一座建在岩石中的教堂。
這座教堂坐落在聖殿廣場,所以也稱為“聖殿教堂”和“坦 佩利 奧基奧教堂。聖殿廣場和 歐洲 大部分的廣場一樣,都不大,就像我國的街心花園,中間一條稍斜的步道,兩旁有長凳,步道的盡頭過了一條馬路就是岩石廣場。
岩石教堂由 芬蘭 著名的建築設計師索曼來寧兄弟於1963年聯手完成的,教堂設計獨特新穎,渾然天成,利用了住宅街面的岩石高地往下挖掘,由於不破壞地面原有的自然景觀,因而教堂沒有一般教堂通常的尖頂和鐘樓,代之以一直徑為20多米的淡綠色銅質圓形拱頂裸露在岩石的上方,一小截外牆也飾以同質同色銅片,百度上把它比喻為飛碟著陸後,跟風者甚眾。其實這更像是一種拜占庭式的風格。由於教堂深藏在岩石之中,而來到廣場,如果不加留意,就會錯過。
教堂的入口用鋼筋水泥砌成,猶如地堡一樣,匍匐在路邊。走進雙層大門,就是正廳,內壁是凹凸不平的岩石,未加任何的修飾。岩壁上每隔半米就能看見一條垂直於地面的被鋼釺開鑿過的痕跡。接近頂部的牆體是用炸碎的岩石堆砌而成。岩壁的顏色略有不同,左側為褐紅色,中間為赭石色,右側為灰黑色,各種不同的原始顏色給教堂增添了回歸自然的感受。岩壁上水滴從岩縫中絲絲滲出,順著岩壁緩緩流入地下的排水槽,和聲著教堂內的琴聲,非常美妙。看著這四周天然的岩壁,我不禁想到了 北京 頤和園,史載在頤和園(原為清漪園)內的萬壽山北山的賅春園的第三進上有一座清代乾隆皇帝的書房“清可軒”,軒內的整個南牆就是利用了裸露的山體岩石,不著修飾,乾隆皇帝歡喜有加。可見崇尚自然無分古今中外,尊重敬畏自然是每個設計師的自然選擇。
教堂斗笠狀的的穹頂由紫銅條盤繞而成,所耗紫銅條長約20多公里,全部取自 芬蘭 所產。穹頂由180條呈放射狀的梁柱支撐,梁柱間鑲嵌著不對稱的玻璃天窗,透過玻璃,可以看到藍天白雲,沒有任何身處地下的感覺。
教堂的正面壁前是聖壇,燭光映襯著從天窗射入的陽光,交相輝映,既有藝術感染力,又顯宗教之神聖。
教堂的左壁有一碩大的管風琴,有四個鍵盤,43個音域及大大小小3001根音管,沉穩渾厚的低音和明快純凈的高音迴蕩在大廳里,震撼著教堂里每個人的心靈。
教堂的正廳可以容納750人同時做禮拜,環形的設計使得大廳的音響效果極好,比較適合小型樂隊和無伴奏合唱團演出,所以教堂除了各種宗教儀式外,還經常舉行婚禮。教堂的正廳後半部分,是一個兩層的結構,邊上的樓梯上去,也是一排排的椅子。
教堂沒有常見的耶穌基督像,沒有精美的油畫和雕塑,也沒有華麗的吊燈,而有的只是那堅硬冷澀的本真的岩石,有的只是涓涓滴滴滲出的水聲,有的只是直擊心靈的琴聲和信徒安靜的內心。
站在教堂穹頂外面的岩石高地上,俯瞰著大門前進進出出的游客,我不禁問自己:這個獨一無二的教堂既沒有華麗的外表,也沒有富麗堂皇的內飾,卻仍然贏得了游客的青睞,成為到 赫爾辛基 必打卡之地,其內在的邏輯是什麼呢?或許“追求功能性,設計以人為本,鼓勵創新”這一 芬蘭 設計師的設計基本精神使然吧。 芬蘭 這個只有500萬左右人口,氣候寒冷,除了69%的森林覆蓋面積外,基本沒什麼其他重要資源,卻憑著“純粹、洗練、朴實”的設計理念代表著 北歐 學派的精華與主流,引領著世界設計的創新潮流。從岩石教堂的簡潔的設計可以讀出其嚴謹的民族性格使得設計師儘量踢出多餘的部分,只保留最能體現設計功能 和美 感的部分;長期在極地生活的體驗使 芬蘭 人對材料格外珍惜,設計出以最少的材料消耗實現最佳功能的發揮,岩石教堂就是一個完美的典範。這是一個值得尊敬的民族。
芬蘭自助遊攻略
↑岩石教堂 猶如地堡一樣的教堂大門
芬蘭自助遊攻略
↑岩石教堂 突出岩石高地的教堂穹頂
芬蘭自助遊攻略
↑岩石教堂 岩壁上每隔半米就能看見一條垂直於地面的被鋼釺開鑿過的痕跡
芬蘭自助遊攻略
↑岩石教堂
芬蘭自助遊攻略
↑岩石教堂
芬蘭自助遊攻略
↑岩石教堂 銅質穹頂
芬蘭自助遊攻略
↑岩石教堂 穹頂下的窗外藍天白雲老屋
芬蘭自助遊攻略
↑岩石教堂 聖壇
芬蘭自助遊攻略
↑岩石教堂 二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