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西夏』兩個妹紙國慶避開人群之旅(銀川,中衛,蘭州)
                                    在8月份的時候,開始計划起了國慶的出行,對於一個只有法定節假日的窮學生來說,如何充分利用國慶的時間,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國慶,腦海裡浮現只有大把大把的人,選擇一個人流量少的地方是提升出行品質的首要考慮因素。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就不考慮出境啦。身處 成都 ,首先考慮的目的地是西部和中部,拋去已經游玩過的地方,刪去人扎堆的地方, 寧夏 ,這個我很少考慮旅游去的一個省份映入了眼帘,做了一些小攻略後,發現 寧夏 也是有許多地方值得去探訪的,而最後事實證明,這個選擇確實不錯,尤其在國慶這樣的大節假日里。
一起去的小伙伴想在最後一天在家裡休息,所以在 銀川 的行程cut了一天,游玩 中衛 之後,從 中衛 火車到 蘭州 ,在去 蘭州 耍1天,從 蘭州 回蓉,不走回頭路! 《神秘的西夏》去一個地方游玩,若啥都不瞭解,觀光也沒有解說的話,走馬觀花其實會有點無趣。準備的時候就發現了一部不錯的紀錄片,金鐵木出品,品質妥妥的。(話說,《玄奘之路》《複活的軍團》等都是金鐵木總導演,都是很贊的紀錄片)。
這裡稍微講一下下,西夏,是在宋朝時期左右,由黨項人在 西北 地區建立的少數民族的王朝。以前也是從《天龍八部》瞭解到西夏這個王朝,金庸先生寫小說還是緊扣歷史的。而西夏,便是在興慶府(今天的 銀川 )建國,這個王朝共189年,於1227年被 蒙古 所滅。
這部紀錄片便是講述著黨項人的遷徙,從建國到滅亡,10代皇帝以及涉及的一些些後宮鬥爭,故事化的情節,可以對整個西夏王朝有一個比較粗淺但又全面的瞭解,強推。在去西夏王陵的景點時,景區的很多解說和該紀錄片講述有所重疊,也是加深了印象,觀光時也不會太無趣。
而也是這部紀錄片,讓 寧夏 更加具有吸引力啦! 一路向西——終到興慶府第一天,基本是在火車上度過,一路向西行。
 火車途徑 西安 , 陝北 榆林 ,窯洞就這樣映入眼中。 火車沿途蒼茫一片,下午進入 陝北 榆林 一帶,第一次見到了窯洞,還有偶爾大片大片的類似太陽能板鋪設在荒草大地上。
火車途徑 西安 , 陝北 榆林 ,窯洞就這樣映入眼中。 火車沿途蒼茫一片,下午進入 陝北 榆林 一帶,第一次見到了窯洞,還有偶爾大片大片的類似太陽能板鋪設在荒草大地上。 

 傍晚的落日美獃,不是夏天的 成都 簡直很難看到這樣的落日。
傍晚的落日美獃,不是夏天的 成都 簡直很難看到這樣的落日。 

 晚上8點多,終於到達了 銀川 。比起出發前,超級擁擠的 成都 火車站,10.1號晚上的 銀川 火車站顯得冷清了很多。 9月30日晚的 成都 火車站
晚上8點多,終於到達了 銀川 。比起出發前,超級擁擠的 成都 火車站,10.1號晚上的 銀川 火車站顯得冷清了很多。 9月30日晚的 成都 火車站  10月1日晚 銀川 火車站,有圖有對比
10月1日晚 銀川 火車站,有圖有對比  從火車站打了一個滴滴,一路上覺得好空曠!!沒什麼車,也沒什麼人,道路顯得特別寬廣,和小伙伴都沒有感受到國慶的氛圍。到了酒店放下行李後,就在酒店附近找了一下清真餐館吃了麵食。下圖右邊炒麵片hin好吃,入味味道足,也不膩。左邊的麵食,對不起,時隔半年,我真的忘記你叫啥名字了,反正味道也還不錯啦~餓了啥都好吃
從火車站打了一個滴滴,一路上覺得好空曠!!沒什麼車,也沒什麼人,道路顯得特別寬廣,和小伙伴都沒有感受到國慶的氛圍。到了酒店放下行李後,就在酒店附近找了一下清真餐館吃了麵食。下圖右邊炒麵片hin好吃,入味味道足,也不膩。左邊的麵食,對不起,時隔半年,我真的忘記你叫啥名字了,反正味道也還不錯啦~餓了啥都好吃  銀川西線一日游——唉喲,可以喲原來沒有想著包車,打算是坐公交的。因為之前做的攻略說是在新月廣場,有去各個景區的公交車。一大早起床,趕到新月廣場,以為會遇到像十一在 西安 往兵馬俑的公交車一樣,人山人海。
 銀川西線一日游——唉喲,可以喲原來沒有想著包車,打算是坐公交的。因為之前做的攻略說是在新月廣場,有去各個景區的公交車。一大早起床,趕到新月廣場,以為會遇到像十一在 西安 往兵馬俑的公交車一樣,人山人海。  
結果,寥寥數十人,公交車也很空(嘿,人少你還不開心),哈哈哈哈,果然,來 寧夏 旅游人比較少,好多也都是從 內蒙古 , 甘肅 自駕 過來。
後來在等待過程中,受了包車師傅慫恿,還是包了車,價格能接受,主要是我們在 銀川 時間比較短,包車確實省時。和一個來自 新疆 的小哥和一個 天津 的妹紙,加上我兩組成 銀川 西線一日游小分隊。吼吼!
包車師傅也有推薦, 沙湖 ,影視基地這個線路,說岩畫最近遭受了洪水,沒啥好看的,但是覺得 沙湖 也主要是玩項目,和之後 沙坡頭 有些衝突,還是堅 定西 線一日游! 第一站!西夏王陵,走起!
到了西夏王陵門口,到處都是類似漢字然鵝看不懂的文字,這就是西夏文啦。為了自己的建國大業,開國帝王李元昊命大臣野利仁榮創製。其花了近4年時間,結構仿漢字,但是又不相同。如今,在居庸關長城上也刻著這西夏文字。
在售票處,除了買門票外,還可以租免費的(敲黑板)電子解說器,非常有用,沒有看紀錄片的話一定要租一個,只要交300塊(好像是)押金,離開時退回即可。
 ↑西夏王陵 進入景區大門,即坐上觀光車,第一站就是西夏博物館,有電子解說器的就可以戴上了,根據你的走動,會給你講解不同的東西。西夏博物館主要就是展示了西夏王國興衰的歷史。先逛博物館瞭解背景再去看王陵比較合適。
 ↑西夏王陵 進入景區大門,即坐上觀光車,第一站就是西夏博物館,有電子解說器的就可以戴上了,根據你的走動,會給你講解不同的東西。西夏博物館主要就是展示了西夏王國興衰的歷史。先逛博物館瞭解背景再去看王陵比較合適。  
這就是博物館門口,用西夏文字寫著。 ↑西夏王陵 興慶府的地理位置展示沙盤。興慶府的周邊便是 賀蘭山
 ↑西夏王陵 興慶府的地理位置展示沙盤。興慶府的周邊便是 賀蘭山 ↑西夏王陵 誒,據說博物館是出產表情包的地方,果然是!下圖妥妥的一個表情包,小樣,你瞅啥?!
 ↑西夏王陵 誒,據說博物館是出產表情包的地方,果然是!下圖妥妥的一個表情包,小樣,你瞅啥?!  
這就是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啦,歷史上的李元昊據說長的高 大英 俊,宋朝朝廷還有專門派人來畫他的像,且他的鼻子特高,最後李元昊也是死在了他兒子手中,被削了鼻子,嚶嚶嚶。不過這個塑像嘛,還真不咋地呀,鼻子只能說大~~ ↑西夏王陵 嫌棄臉
 ↑西夏王陵 嫌棄臉  ↑西夏王陵 生無可戀臉
 ↑西夏王陵 生無可戀臉  ↑西夏王陵 這叫啥來著,我忘記了。。
 ↑西夏王陵 這叫啥來著,我忘記了。。  ↑西夏王陵 這個長者翅膀的佛像我記得! 叫迦陵頻伽,也就是妙音鳥(看我傲嬌臉  ),它們出自 印度 神話和佛教傳說,是半人半鳥的神鳥,被作為佛前的樂舞供養
 ↑西夏王陵 這個長者翅膀的佛像我記得! 叫迦陵頻伽,也就是妙音鳥(看我傲嬌臉  ),它們出自 印度 神話和佛教傳說,是半人半鳥的神鳥,被作為佛前的樂舞供養  ↑西夏王陵 這個就是我拉 這個就是我拉
 ↑西夏王陵 這個就是我拉 這個就是我拉  ↑西夏王陵 可愛的同學
 ↑西夏王陵 可愛的同學  ↑西夏王陵 西夏時期的一些武器,哈哈哈哈,還有流星錘誒,西夏時期的冷鍛技術非常非常的厲害,在武器製造上也具有優勢。
 ↑西夏王陵 西夏時期的一些武器,哈哈哈哈,還有流星錘誒,西夏時期的冷鍛技術非常非常的厲害,在武器製造上也具有優勢。  ↑西夏王陵  一個小插曲——中韓印刷術發明權之爭西夏的石碑,如今也是破碎成一塊一塊的了。這裡想講一個活字印刷術的問題。
 ↑西夏王陵  一個小插曲——中韓印刷術發明權之爭西夏的石碑,如今也是破碎成一塊一塊的了。這裡想講一個活字印刷術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活字印刷術是我國發明的,發明者是畢昇,然而還是有些國家質疑這一點,覺得印刷術是他們國家的,我們知道首先是有了雕版印刷,後來改進有了活字印刷。雕版印刷是我國發明這板上釘釘的事人家也爭,就是因為在 韓國 出土了一本雕版印刷品佛經,上面沒有年份,但是上面有幾個字是武則天時代特殊使用的字,人家就認為是不晚於公元700多年印刷的,而我國一直作為證據的《金剛經》,是公元800多年,捲上有寫著時間。人家就抓著這點不放,不過問題是,那本到底是在哪裡印刷的。眾所周知,唐代 中國 的佛經、書籍等等,經常是 朝鮮半島 上層社會熱衷於搜尋和購買的珍品,所以事實上,大家都認為那本經書是在 中國 印刷,流傳到 朝鮮 !
而對於活字印刷術,也存在爭議!
北宋畢昇發明瞭活字印刷術,在沈括的《夢溪筆談》中,有詳細的記載。但是由於歷史的原因,畢昇創製的泥活字及其印本並沒有流傳,現存最早的印刷製品也只有雕版印本,最早的漢文活字印本是明代的。棒子國就對此表示懷疑,認為夢溪筆談中的活字印刷只是理論,實際上應用存在許多不合理, 比如 易碎等等,還一直認為是 朝鮮半島 的 朝鮮 人最先使用和發明瞭活字印刷,使用的是銅活字印刷。
不過目前我國有課題組已經根據再現了活字印刷流程,完全採用傳統的手段,也可以制出符合印刷要求的泥活字。
而在西夏考古的過程中,可喜的也發現能證明活字印刷術是我國發明的證據!
我國的一個學者牛達生在考古過程中,發現了一本西夏佛經《吉祥遍至口和本續》,這部佛經一開始是沒有引起重視的。然而後來發現這部佛經中有一些蹊蹺的小問題,有些字印倒了,漢字和西夏文混用,同一個字的形態也不全然相同,這又能說明什麼問題呢?
因為這恰恰是活字印刷的獨有特征。
而這本西夏佛經經鑒定也是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木活字印刷印本,大大提前了木活字印刷使用的時間。
西夏,一個一千多年前的國家,捍衛了 中國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權!(這裡是我的傲嬌臉)~~
 ↑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 西夏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鎏金銅牛,重188公斤,是西夏從游牧文化走向農耕文明的標誌,只是這鎏金都看不出來了。
 ↑西夏王陵 西夏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鎏金銅牛,重188公斤,是西夏從游牧文化走向農耕文明的標誌,只是這鎏金都看不出來了。  ↑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 下圖展示了西夏文字的一些構成方法,恩,看看就好
 ↑西夏王陵 下圖展示了西夏文字的一些構成方法,恩,看看就好  ↑西夏王陵 這是兩個西夏人在印刷?好像是的。恩,他們都是剃了頭的。就是因為李元昊想要建國,建一個有自己特色的國家,所以除了需要與漢字不同的文字外,在形容上也要與漢不同,就下了一道指令——禿髮令,自己帶頭剃髮。
 ↑西夏王陵 這是兩個西夏人在印刷?好像是的。恩,他們都是剃了頭的。就是因為李元昊想要建國,建一個有自己特色的國家,所以除了需要與漢字不同的文字外,在形容上也要與漢不同,就下了一道指令——禿髮令,自己帶頭剃髮。 
                                
							
						
						
                        
						
						
					
					
					
					
					國慶,腦海裡浮現只有大把大把的人,選擇一個人流量少的地方是提升出行品質的首要考慮因素。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就不考慮出境啦。身處 成都 ,首先考慮的目的地是西部和中部,拋去已經游玩過的地方,刪去人扎堆的地方, 寧夏 ,這個我很少考慮旅游去的一個省份映入了眼帘,做了一些小攻略後,發現 寧夏 也是有許多地方值得去探訪的,而最後事實證明,這個選擇確實不錯,尤其在國慶這樣的大節假日里。
一起去的小伙伴想在最後一天在家裡休息,所以在 銀川 的行程cut了一天,游玩 中衛 之後,從 中衛 火車到 蘭州 ,在去 蘭州 耍1天,從 蘭州 回蓉,不走回頭路! 《神秘的西夏》去一個地方游玩,若啥都不瞭解,觀光也沒有解說的話,走馬觀花其實會有點無趣。準備的時候就發現了一部不錯的紀錄片,金鐵木出品,品質妥妥的。(話說,《玄奘之路》《複活的軍團》等都是金鐵木總導演,都是很贊的紀錄片)。
這裡稍微講一下下,西夏,是在宋朝時期左右,由黨項人在 西北 地區建立的少數民族的王朝。以前也是從《天龍八部》瞭解到西夏這個王朝,金庸先生寫小說還是緊扣歷史的。而西夏,便是在興慶府(今天的 銀川 )建國,這個王朝共189年,於1227年被 蒙古 所滅。
這部紀錄片便是講述著黨項人的遷徙,從建國到滅亡,10代皇帝以及涉及的一些些後宮鬥爭,故事化的情節,可以對整個西夏王朝有一個比較粗淺但又全面的瞭解,強推。在去西夏王陵的景點時,景區的很多解說和該紀錄片講述有所重疊,也是加深了印象,觀光時也不會太無趣。
而也是這部紀錄片,讓 寧夏 更加具有吸引力啦! 一路向西——終到興慶府第一天,基本是在火車上度過,一路向西行。











結果,寥寥數十人,公交車也很空(嘿,人少你還不開心),哈哈哈哈,果然,來 寧夏 旅游人比較少,好多也都是從 內蒙古 , 甘肅 自駕 過來。
後來在等待過程中,受了包車師傅慫恿,還是包了車,價格能接受,主要是我們在 銀川 時間比較短,包車確實省時。和一個來自 新疆 的小哥和一個 天津 的妹紙,加上我兩組成 銀川 西線一日游小分隊。吼吼!
包車師傅也有推薦, 沙湖 ,影視基地這個線路,說岩畫最近遭受了洪水,沒啥好看的,但是覺得 沙湖 也主要是玩項目,和之後 沙坡頭 有些衝突,還是堅 定西 線一日游! 第一站!西夏王陵,走起!
到了西夏王陵門口,到處都是類似漢字然鵝看不懂的文字,這就是西夏文啦。為了自己的建國大業,開國帝王李元昊命大臣野利仁榮創製。其花了近4年時間,結構仿漢字,但是又不相同。如今,在居庸關長城上也刻著這西夏文字。
在售票處,除了買門票外,還可以租免費的(敲黑板)電子解說器,非常有用,沒有看紀錄片的話一定要租一個,只要交300塊(好像是)押金,離開時退回即可。

這就是博物館門口,用西夏文字寫著。


這就是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啦,歷史上的李元昊據說長的高 大英 俊,宋朝朝廷還有專門派人來畫他的像,且他的鼻子特高,最後李元昊也是死在了他兒子手中,被削了鼻子,嚶嚶嚶。不過這個塑像嘛,還真不咋地呀,鼻子只能說大~~








我們“都”知道,活字印刷術是我國發明的,發明者是畢昇,然而還是有些國家質疑這一點,覺得印刷術是他們國家的,我們知道首先是有了雕版印刷,後來改進有了活字印刷。雕版印刷是我國發明這板上釘釘的事人家也爭,就是因為在 韓國 出土了一本雕版印刷品佛經,上面沒有年份,但是上面有幾個字是武則天時代特殊使用的字,人家就認為是不晚於公元700多年印刷的,而我國一直作為證據的《金剛經》,是公元800多年,捲上有寫著時間。人家就抓著這點不放,不過問題是,那本到底是在哪裡印刷的。眾所周知,唐代 中國 的佛經、書籍等等,經常是 朝鮮半島 上層社會熱衷於搜尋和購買的珍品,所以事實上,大家都認為那本經書是在 中國 印刷,流傳到 朝鮮 !
而對於活字印刷術,也存在爭議!
北宋畢昇發明瞭活字印刷術,在沈括的《夢溪筆談》中,有詳細的記載。但是由於歷史的原因,畢昇創製的泥活字及其印本並沒有流傳,現存最早的印刷製品也只有雕版印本,最早的漢文活字印本是明代的。棒子國就對此表示懷疑,認為夢溪筆談中的活字印刷只是理論,實際上應用存在許多不合理, 比如 易碎等等,還一直認為是 朝鮮半島 的 朝鮮 人最先使用和發明瞭活字印刷,使用的是銅活字印刷。
不過目前我國有課題組已經根據再現了活字印刷流程,完全採用傳統的手段,也可以制出符合印刷要求的泥活字。
而在西夏考古的過程中,可喜的也發現能證明活字印刷術是我國發明的證據!
我國的一個學者牛達生在考古過程中,發現了一本西夏佛經《吉祥遍至口和本續》,這部佛經一開始是沒有引起重視的。然而後來發現這部佛經中有一些蹊蹺的小問題,有些字印倒了,漢字和西夏文混用,同一個字的形態也不全然相同,這又能說明什麼問題呢?
因為這恰恰是活字印刷的獨有特征。
而這本西夏佛經經鑒定也是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木活字印刷印本,大大提前了木活字印刷使用的時間。
西夏,一個一千多年前的國家,捍衛了 中國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權!(這裡是我的傲嬌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