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遲到了許多年——奧地利上篇
                                    序:  
開始這篇游記之前,我先插一個小小的花絮:
昨天晚上看了一部電影,名叫:《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是一部發生在世界浪漫之都 布拉格 的愛情電影。很多年已經沒有看愛情電影的習慣,是因為我不想讓自己的時間荒廢在漫長的劇情中,也不想一次次地入戲太深。只是因為一次旅行,讓我想要看看這部電影,或者能給我帶來些許靈感吧。
還算是一部不錯的愛情電影。 布拉格 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整體被納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城市,影片唯美地呈現出了伏爾 塔瓦 河兩岸的迷人風光,悠長的街巷一如過往,高聳的教堂令人肅穆,隨處可見的噴泉和雕塑,彰顯出了城市的華貴氣度。同時也講述了一個橫跨兩代人的愛情故事,兩對男女不同時空的愛情。
你是永恆的天堂 我想起最初你模樣 想起斑駁的時光
你在我身旁 終於不再流浪
我想起熟悉的街道 想起逝去的美好
有一個地方 只有你和我知道
這個故事關乎成長,關乎回憶,關乎浪漫,這個故事讓我們相信愛,擁抱身邊人,珍惜眼前人。歲月留痕,兩代人愛情傳承,在 布拉格 浪漫上演。因為 布拉格 的血脈中,不僅有浪漫,有抗爭與奮鬥,還有對自由的追求。。。
還記得我的上一篇游記,名叫:《它的美,我想讓你們知道—— 捷克 篇》,名字取得有點意思,實屬巧合,不做細述。
  
世界上會有一個人的出現讓你覺得,之前的人生都是為了等待他的到來。世界上會有一個地方的出現讓你覺得,那不只是夢境,你一定會到達於此。不記得是在哪年哪月的哪一天,我無意翻看一本旅游的雜誌,我看到一幅畫面,由此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田。那幅畫,美得讓人無法釋懷,無法抗拒。當我走進童話的世界里,我才真正發現,我眼前看到的一切都是真實的。那一刻,我在畫中,畫中有我。
  
行程:
Day1 薩爾茨堡 \- - 聖吉爾根 \- - 聖沃爾夫岡 \- -格倫德爾
Day2格倫德爾- - 哈爾施塔特 \- - 格蒙登
Day3 格蒙登 \- - 梅爾克 \- -迪 恩施 泰因- - 維也納 薩爾茨堡
薩爾茨堡   
《音樂之聲》這部經典的老電影,深深地影響了好幾代人,它讓我們感受到了善良,感受到了美好,更感受到了人世間無私的愛。電影講述了1938年,活潑好動的 瑪利亞 修女到退役的海軍上校特拉普家中做家庭教師, 瑪利亞 到達上校家,發現他是一個有七個孩子的鰥夫,長期的海軍生活和亡妻的悲傷使他對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樣嚴格。上校要求 瑪利亞 也像他一樣嚴格,但是 瑪利亞 沒有聽從,而是用她天生的溫柔和善良贏得了孩子們的友好相待。趁上校不在的時候,她用窗帘給每個孩子縫製了休閑的服裝,帶領他們到花園水池游玩,在美麗的 阿爾卑斯山 上野餐,還教會了他們唱歌。孩子們原有的拘謹和憂郁漸漸地被音樂和笑聲代替了,上校看到孩子們唱歌,家裡又有了更多的歡樂時,也漸漸被她所感染了。後來,他們結婚了。可惜,他們的生活並沒有從此就永遠幸福快樂。這時, 德國 納粹吞併了 奧地利 ,上校拒絕為納粹服役,並且在一次民歌大賽中帶領全家越過 阿爾卑斯山 ,逃脫納粹的魔掌。
  
《音樂之聲》當中的主人公瑪麗亞,讓我們看到了人生中最珍貴的母愛;看到了生命年輪里對生活的熱愛;也看到了心靈世界里對快樂的追求,對幸福的渴望。曾經有那樣一句經典的話,愛自己,就要去主動愛別人。
人世之間,往往很多有關愛的記憶。它們正如電影《音樂之聲》當中瑪麗亞所付出的那樣,值得我們感受、回憶和體會。因為,那是潤物而無聲、無私又珍貴的愛。
  
來到 薩爾茨堡 少不了兩個關鍵詞,莫扎特和電影《音樂之聲》。作為音樂大師莫扎特的故鄉, 薩爾茨堡 已經成為了世界級的藝術舞臺,每年四千多場藝術文化活動成為這座城市不可缺少的組成,每年到此來尋訪莫扎特足跡的音樂愛好者和游客們絡繹不絕。
 薩爾 茨城 堡要塞
薩爾 茨城 堡要塞  
  
薩爾茨堡 要塞是 歐洲 最古老也是保存最完好的城堡要塞之一。一直到現在基本保持著十五世紀擴建以後的外貌。要塞始建於1077年,那是政教合一的格博哈特大主教執政時期。之後的歷任大主教先後進行了擴建。 薩爾茨堡 要塞最大規模的擴建發生在雷翁哈特·馮·克羅查赫執政時期。雷翁哈特大主教是 薩爾茨堡 歷史上相當重要的統治者,他使 薩爾茨堡 成為當時神聖 羅馬 帝國最富有的王國。他修建了很多城堡以抵禦可能發生的入侵, 薩爾茨堡 要塞是其中最大的一個,也是當時 中歐 最大的一個。據說這座雄偉的城堡要塞自建成以來還從來沒有被攻剋過,當然,這或許因為是它的堅固和居高臨下。
  
這條纜車線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纜車線路。走出纜車落入我們眼帘的 薩爾茨堡 就是這樣地蜿蜒在薩爾茨河兩岸。
走進城堡,每人一部翻譯機,可以一邊聽錄音一邊瞭解城堡要塞的發展史,內部簡樸的令人難以置信,沒有任何裝飾,只有斑駁滄桑的石牆和狹窄逼仄的 通道 。
  
在我的記憶中,有中世紀時期的各種武器和大主教的房間。
  
上到觀景平臺,從 薩爾茨堡 要塞往下看周圍的城堡建築,很能感受山頂要塞的居高臨下之勢,眼前豁然開朗,哇,美麗迷人般的景色盡收眼底。
 下山途中可以看到高高的圍牆,看著真是固若金湯。
下山途中可以看到高高的圍牆,看著真是固若金湯。  薩爾茨堡 大教堂
薩爾茨堡 大教堂  
  
薩爾茨堡 大教堂是 阿爾卑斯山 北側的第一座巴 洛克 式教堂,16世紀大教堂在火災中被燒毀,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也遭到破壞,後於1956年修建完成。這裡是莫扎特父母結婚的教堂、也是莫扎特受洗的教堂。
  
薩爾茨堡 大教堂最引人註目莫過於教堂的管風琴了,是 歐洲 最大的管風琴,共用了6000把管風琴。牆壁側面的一組管風琴尤其吸引眼球,那是莫扎特使用過的管風琴。
 糧食衚衕
糧食衚衕  
  
格特拉依德路也叫糧食衚衕,這條街上最具標誌性的裝飾是那些店鋪的鐵藝招牌,很有特色,幾乎每一件都夠得上博物館的藏品。 薩爾茨堡 的歷史記憶,被完好地保留在了這些精心製作的鐵藝製品里。
  
莫扎特博物館也位於這條路上。街上有非常多的店鋪,可以一家一家慢慢逛,都挺有意思的。 橋兩側的風景
橋兩側的風景 

 透過情人鎖,看 薩爾茨堡 要塞
透過情人鎖,看 薩爾茨堡 要塞  
  
米拉貝爾宮殿花園
  
米拉貝爾宮殿花園是《音樂之聲》的拍攝地之一。電影中,瑪麗亞帶著七個孩子,圍繞花園中心的噴泉載歌載舞,孩子們將通往玫瑰山的階梯當作音階,並唱出膾炙人口的"Do-Re-Mi"。 米拉貝爾宮殿花園原是1606年大主教沃爾夫·迪特裡希為了他的情婦莎樂美·阿爾特而建,後又經過多位巴 洛克 建築設計師的改建和維修,成為今天的格局,融合了文藝復興式的典雅與巴 洛克 的綺麗風格,整體結構均衡對稱,建築師將山頂的 薩爾茨堡 城堡和老城中的建築群變身為花園的宏大背景。
米拉貝爾宮殿花園原是1606年大主教沃爾夫·迪特裡希為了他的情婦莎樂美·阿爾特而建,後又經過多位巴 洛克 建築設計師的改建和維修,成為今天的格局,融合了文藝復興式的典雅與巴 洛克 的綺麗風格,整體結構均衡對稱,建築師將山頂的 薩爾茨堡 城堡和老城中的建築群變身為花園的宏大背景。  來到花園中心,草坪被修剪的整整齊齊,草坪中間的花朵組合成幾何圖案,花園一側的三層建築就是米拉貝爾宮殿。
來到花園中心,草坪被修剪的整整齊齊,草坪中間的花朵組合成幾何圖案,花園一側的三層建築就是米拉貝爾宮殿。 

 有心的攝影師們拍下溫暖的照片
有心的攝影師們拍下溫暖的照片  
米拉貝爾宮殿現在是市政府辦公樓,還有著“全世界最美麗的結婚大廳”。花園中有著眾多 希腊 神話雕塑。
 
  
有人說,當你走在 薩爾茨堡 的街上,猶如踩著琴鍵。而 薩爾茨堡 音樂的旋律既有“費加羅的婚禮”,有“魔笛”,又有清亮愉快的“do-re-mi”,這是一座名副其實的音樂之城。 聖吉爾根
聖吉爾根   
聖吉爾根 ,一提到它,就不得不說莫扎特:它是莫扎特童年的故鄉。它位於薩爾茨卡默古特一帶最美麗的沃爾夫岡湖區,湖泊之間山丘起伏,綠樹綿延,蜿蜒的公路婉若綠色的紐帶,連綴起翡翠般的湖泊。湖畔點綴著眾多的村莊集鎮,寧靜而恬美。在這裡,靜靜感受,用心感受這裡的一切,就好。 穿行在小鎮的路上,身旁的建築非常 歐洲 風情
穿行在小鎮的路上,身旁的建築非常 歐洲 風情 
 上個小地圖,薩爾茨卡默古特湖區(Salzkammergut),我們乘船從小圖左側的 聖吉爾根 (St. Gilgen)小鎮,到 聖沃爾夫岡 (St. Wolfgang)。
上個小地圖,薩爾茨卡默古特湖區(Salzkammergut),我們乘船從小圖左側的 聖吉爾根 (St. Gilgen)小鎮,到 聖沃爾夫岡 (St. Wolfgang)。  上岸,到 聖沃爾夫岡 小鎮。
上岸,到 聖沃爾夫岡 小鎮。  
  
“那裡有全 奧地利 最美麗的湖泊,湖的旁邊是 阿爾卑斯山 ,今生一定要去!”,電影《音樂之聲》開場時看到的那個寶石藍色的湖泊-- 聖沃爾夫岡 湖。 聖沃爾夫岡 湖是薩爾茨卡默古特最有名的湖,集水區面積125平方公里,水域面積13平方公里,整個湖區由12個大大小小的湖泊串聯在一起,宛若珍珠一般。湖被茂密的林帶、綠地和陡峭的群山環抱著,是 奧地利 阿爾卑斯山 區最美的湖泊。中世紀以來,哈布斯堡王朝的王公貴族們最喜歡來此度假、打獵,這裡也是茜茜公主和弗蘭茨·約瑟夫皇帝邂逅相遇的地方。
聖沃爾夫岡 湖是薩爾茨卡默古特最有名的湖,集水區面積125平方公里,水域面積13平方公里,整個湖區由12個大大小小的湖泊串聯在一起,宛若珍珠一般。湖被茂密的林帶、綠地和陡峭的群山環抱著,是 奧地利 阿爾卑斯山 區最美的湖泊。中世紀以來,哈布斯堡王朝的王公貴族們最喜歡來此度假、打獵,這裡也是茜茜公主和弗蘭茨·約瑟夫皇帝邂逅相遇的地方。  
  
下麵是網上搜來的關於茜茜公主的介紹,給感興趣的朋友看看:
伊麗莎白·阿馬利亞·歐根妮(德語:Elisabeth Amalie Eugenie,德語系稱之為“奧匈帝國的伊麗莎白(Elisabeth von Österreich-Ungarn)”,1837年12月24日-1898年9月10日),通常被家人與朋友昵稱為茜茜(Sisi),是 巴伐利亞 女公爵的公主,後來嫁給弗朗茨·約瑟夫一世成為 奧地利 皇后兼 匈牙利 王后,她的美貌和魅力征服了整個 歐洲 ,被世人稱為“世界上最美麗的皇后”。茜茜這個名字經常在小說、電影和動畫系列里寫為Sissi(法語)。雖然伊麗莎白在奧匈帝國的政治影響上有限,但她已經儼然成為一個文化偶像。伊麗莎白如同其在電影和戲劇製作一樣,被認為是一位在自由精神和傳統宮廷規矩徘徊的悲劇人物。
1837年12月24日伊麗莎白出生於 德國 慕尼黑 。1853年伊麗莎白隨她母親與18歲的姐姐 海倫 赴 上奧地利 的度假村 巴德伊舍 ,原定計劃是 海倫 應當在那裡 引起其23歲的表哥, 奧地利 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的註意。但出乎意外的是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竟然愛上了當時15歲的伊麗莎白。兩人於1年後的1854年 4月24日在 維也納 的奧古斯丁教堂結婚。
16歲的伊麗莎白從一開始就很難接受哈布斯王朝宮廷內所使用的嚴格的宮廷規矩,因為她本人喜歡騎馬、讀書和藝術,但這些又是 維也納 宮廷無法理解的。因此她 在皇宮裡非常孤立。她婚後她生下兩個女兒、一個兒子:索非(1855年—1857年)、吉賽拉(1856年—1932年)和太子魯道夫(1858年— 1889年)。但子女們的撫養權卻被婆婆蘇菲剝奪,期間她與弗蘭茨·約瑟夫之間的關係也開始惡化。1857年悲劇發生,伊麗莎白不顧醫生的反對意見,帶她 的兩位女兒離開了 奧地利 前往 匈牙利 度假。兩位公主患上腹瀉,儘管吉賽拉恢復得很快,但她2歲的姊姊索菲卻因此而死亡。長女的死亡導致伊麗莎白她的生活和休息造成影響。
1889年,伊麗莎白的兒子30歲的 奧地利 太子魯道夫與女友的遺體一起,在他於 下奧地利 行宮裡被髮現,經過調查認定是自殺,而並非謀殺。伊麗莎白從此陷 入憂郁症,再也沒有恢復過來。伊麗莎白畢生始終在別人身上找錯,因此這次她也將她唯一的兒子的死歸罪於他人。魯道夫的死亡,導致伊麗莎白產生其著名的個人 標誌。從此以後她只穿黑色衣服,打著一把皮製陽傘,用一把棕色扇子遮住面孔。只有極少數其他服裝照片是由攝影師趁她不知道時偷拍出的。
1898年9月10日,60歲的伊麗莎白在 瑞士 日內瓦 和Sztaray伯爵夫人沿著 日內瓦 湖邊的勃朗峰濱湖路步行,準備登上 日內瓦 號輪船前往 蒙特勒 時,被 意大利 年輕的無政府意義者盧旺伊季·盧切尼用一把磨尖的銼刀刺傷心臟。她遭到襲擊後,因為不知道她的受傷程度,還繼續登船。直到除去緊身衣,周圍人才意識 到問題的嚴重。伊麗莎白終因流血過多身亡,時年60歲。她留給世人的最後一句話是:“出了什麼事?”
據報道,盧切尼本來想暗殺 奧爾良 公爵作為行動宣傳,但 奧爾良 公爵臨時改變了行程。盧切尼事後說:“我只想要殺死一名皇室成員,不管是什麼人”。雖然伊麗莎白當時是匿名在 日內瓦 逗留,但報紙上還是報道了她的行蹤,因此盧切尼決定刺殺伊麗莎白。
伊麗莎白身亡後被葬在 維也納 的皇家墓室里,幾個世紀以來它一直是哈布斯堡王朝家族成員的主要安葬地。據說在得知了伊麗莎白的死亡,弗朗茨·約瑟夫一世曾悄悄的自言自語說:“她永遠不會知道我是多麼愛她。”
也許提到 歐洲 湖區,最深入人心的依然是 瑞士 的琉森湖區或是 英國湖區 ,但對於 歐洲 本地人來說, 奧地利 中部的薩爾茨卡默古特(Salzkammergut)湖區卻比這些著名的旅游勝地更有魅力。
在德語中,see是湖(lake)的意思,而史前的 歐洲 大陸也的確是一片汪洋。薩爾茨卡默古特湖區是從組成這片正方形區域的 巴德伊舍 (Bad Ischl)和 哈爾施塔特 (Hallstatt)地區開始的。在今天,薩爾茨卡默古特湖區包括了9個地區的52個城鎮。整個湖區擁有77個湖泊、陡峭的懸崖和廣闊的牧場,只有身臨其境體會這片壯麗的風景,才能對造物主的神奇真正有所敬畏。
聖沃爾夫岡 小鎮
許多去過這條行程的游客會選擇從 薩爾茨堡 直接轉車前往 哈爾斯塔 特,而我們選擇了深度游,途徑 聖吉爾根 、 聖沃爾夫岡 、格倫德爾。這些小鎮在網站上很難找到全面的相關訊息,但這卻是整個旅行我認為最值得來的地方之一,湖光山色這裡應有盡有,徒步垂釣湖泳這裡全能滿足。
  
因為剛好是複活節節日期間,小鎮上很多的家庭都紛紛駕車出行了,整個小鎮特別的安靜,所有的商店也幾乎是全部休息狀態,特別感受到 歐洲 人的生活方式,旅行成為一種常態,貫穿在生活中,他們更註重家庭的和諧和快樂,很多想要的不是唯有金錢可以給予,而不像我們,每年1-2次的旅行都是一種奢侈。還有很多人,一直在計划著。。。
  
這個小鎮到處都是鮮花盛開,當你漫步在 聖沃爾夫岡 的街道小巷,就像在一場鮮花的河流中徜徉,幾乎是每家每戶,在他們半質結構的窗臺上都開滿了鮮花,光彩奪目。 幾十棟彩色的房子依山傍湖,面前是清澈寧靜的 聖沃爾夫岡 湖。鎮上出名的白馬餐廳,能吃到很正宗的鱒魚餐。山水小屋一樣的寧靜小鎮,一塵污染的街道,在這裡,我們也放慢了步伐,腳步變得輕盈起來,這裡不是名聲大噪的熱點,卻是能讓人把心平靜下來的一處聖地。
幾十棟彩色的房子依山傍湖,面前是清澈寧靜的 聖沃爾夫岡 湖。鎮上出名的白馬餐廳,能吃到很正宗的鱒魚餐。山水小屋一樣的寧靜小鎮,一塵污染的街道,在這裡,我們也放慢了步伐,腳步變得輕盈起來,這裡不是名聲大噪的熱點,卻是能讓人把心平靜下來的一處聖地。  1896年,劇作家布魯門索和卡德堡來此短暫停留時,以此地為背景,創作了一齣浪漫愛情喜劇《白馬旅店》"Im Weissen Rössl", 奧地利 作曲家Ralph Benatzky於1930年寫成歌劇,同年在 柏林 最大的Schauspielhaus劇院舉行了首演。之後這出浪漫喜劇被翻譯成多國語言,白馬酒店因此聲名大噪,而這白馬的標誌也為人們所熟悉,全世界都知道了關於沃爾夫岡湖的浪漫。“白馬酒店” 成為 奧地利 式浪漫的代名詞,原以為酒店建築一定是潔白如雪,卻沒想到牆體的大紅色,竟是格外的耀眼奪目。
1896年,劇作家布魯門索和卡德堡來此短暫停留時,以此地為背景,創作了一齣浪漫愛情喜劇《白馬旅店》"Im Weissen Rössl", 奧地利 作曲家Ralph Benatzky於1930年寫成歌劇,同年在 柏林 最大的Schauspielhaus劇院舉行了首演。之後這出浪漫喜劇被翻譯成多國語言,白馬酒店因此聲名大噪,而這白馬的標誌也為人們所熟悉,全世界都知道了關於沃爾夫岡湖的浪漫。“白馬酒店” 成為 奧地利 式浪漫的代名詞,原以為酒店建築一定是潔白如雪,卻沒想到牆體的大紅色,竟是格外的耀眼奪目。   
  
來到白馬酒店用餐,並不是簡單意義的就餐,而是尋找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欣賞湖光山色與品嘗美味佳餚,在這裡如此相得益彰。
 還好,多年的英文積累派上了一點用場
還好,多年的英文積累派上了一點用場  
  
徒步到高處俯瞰 聖沃爾夫岡 小鎮,景緻更開闊了,眼前遠山,湖水,綠草坪,一棟棟的歐式鄉村房屋,飄蕩著的潮濕的空氣,一切都那麼舒適、怡靜和勃 勃生 機。
  
我們好多同行愛好攝影的朋友們是飯都不顧吃,可見小鎮的景色有多美。 格倫德爾
格倫德爾  
行程近乎一半,此時應該有驚喜。在 奧地利 地接導游的力薦下,才能促成與格倫德爾湖的相遇。之前我在各大網站,很少看到這個小鎮的信息,而這裡因為不是常規線路,所有 中國 的游客很少來到這裡,只有少許自駕的游客到此。除了 哈爾施塔特 ,我最期待的部分,當屬這裡。當來到這裡,我便知道這片如鏡的湖水將帶給我的,是完全不同於以往的體驗。事實上,在這裡度過的時光,真心無法用言語來形容,我想我會永遠記得在湖邊的綠草地上那樣盡情地奔跑著,玩耍著,像個孩子;有一群人,像親密無間的一家人,住在一棟大別墅木屋裡,品茶暢聊人生,望向湖對面如同仙境般的倒影畫捲,恍若一切靜止了,這也太美了吧,不禁感嘆,這裡應該多待幾天,下次一定專程來度假。 格倫德爾湖區的面積不大,長約5.7公里、寬度則約0.9公里。整個湖區的面積只有大約4平方公里,無須遠眺就可將美景盡收眼底。別緻的木製小屋整體坐落在湖濱,保持了一種與世隔絕的隱逸之感。當人與自然融為一體,對自然的無言敬畏就成為描述此刻最好的語言。
格倫德爾湖區的面積不大,長約5.7公里、寬度則約0.9公里。整個湖區的面積只有大約4平方公里,無須遠眺就可將美景盡收眼底。別緻的木製小屋整體坐落在湖濱,保持了一種與世隔絕的隱逸之感。當人與自然融為一體,對自然的無言敬畏就成為描述此刻最好的語言。 
                                
							
						
						
                        
						
						
					
					
					
					
					開始這篇游記之前,我先插一個小小的花絮:
昨天晚上看了一部電影,名叫:《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是一部發生在世界浪漫之都 布拉格 的愛情電影。很多年已經沒有看愛情電影的習慣,是因為我不想讓自己的時間荒廢在漫長的劇情中,也不想一次次地入戲太深。只是因為一次旅行,讓我想要看看這部電影,或者能給我帶來些許靈感吧。
還算是一部不錯的愛情電影。 布拉格 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整體被納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城市,影片唯美地呈現出了伏爾 塔瓦 河兩岸的迷人風光,悠長的街巷一如過往,高聳的教堂令人肅穆,隨處可見的噴泉和雕塑,彰顯出了城市的華貴氣度。同時也講述了一個橫跨兩代人的愛情故事,兩對男女不同時空的愛情。
你是永恆的天堂 我想起最初你模樣 想起斑駁的時光
你在我身旁 終於不再流浪
我想起熟悉的街道 想起逝去的美好
有一個地方 只有你和我知道
這個故事關乎成長,關乎回憶,關乎浪漫,這個故事讓我們相信愛,擁抱身邊人,珍惜眼前人。歲月留痕,兩代人愛情傳承,在 布拉格 浪漫上演。因為 布拉格 的血脈中,不僅有浪漫,有抗爭與奮鬥,還有對自由的追求。。。
還記得我的上一篇游記,名叫:《它的美,我想讓你們知道—— 捷克 篇》,名字取得有點意思,實屬巧合,不做細述。
世界上會有一個人的出現讓你覺得,之前的人生都是為了等待他的到來。世界上會有一個地方的出現讓你覺得,那不只是夢境,你一定會到達於此。不記得是在哪年哪月的哪一天,我無意翻看一本旅游的雜誌,我看到一幅畫面,由此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田。那幅畫,美得讓人無法釋懷,無法抗拒。當我走進童話的世界里,我才真正發現,我眼前看到的一切都是真實的。那一刻,我在畫中,畫中有我。
行程:
Day1 薩爾茨堡 \- - 聖吉爾根 \- - 聖沃爾夫岡 \- -格倫德爾
Day2格倫德爾- - 哈爾施塔特 \- - 格蒙登
Day3 格蒙登 \- - 梅爾克 \- -迪 恩施 泰因- - 維也納

《音樂之聲》這部經典的老電影,深深地影響了好幾代人,它讓我們感受到了善良,感受到了美好,更感受到了人世間無私的愛。電影講述了1938年,活潑好動的 瑪利亞 修女到退役的海軍上校特拉普家中做家庭教師, 瑪利亞 到達上校家,發現他是一個有七個孩子的鰥夫,長期的海軍生活和亡妻的悲傷使他對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樣嚴格。上校要求 瑪利亞 也像他一樣嚴格,但是 瑪利亞 沒有聽從,而是用她天生的溫柔和善良贏得了孩子們的友好相待。趁上校不在的時候,她用窗帘給每個孩子縫製了休閑的服裝,帶領他們到花園水池游玩,在美麗的 阿爾卑斯山 上野餐,還教會了他們唱歌。孩子們原有的拘謹和憂郁漸漸地被音樂和笑聲代替了,上校看到孩子們唱歌,家裡又有了更多的歡樂時,也漸漸被她所感染了。後來,他們結婚了。可惜,他們的生活並沒有從此就永遠幸福快樂。這時, 德國 納粹吞併了 奧地利 ,上校拒絕為納粹服役,並且在一次民歌大賽中帶領全家越過 阿爾卑斯山 ,逃脫納粹的魔掌。
《音樂之聲》當中的主人公瑪麗亞,讓我們看到了人生中最珍貴的母愛;看到了生命年輪里對生活的熱愛;也看到了心靈世界里對快樂的追求,對幸福的渴望。曾經有那樣一句經典的話,愛自己,就要去主動愛別人。
人世之間,往往很多有關愛的記憶。它們正如電影《音樂之聲》當中瑪麗亞所付出的那樣,值得我們感受、回憶和體會。因為,那是潤物而無聲、無私又珍貴的愛。
來到 薩爾茨堡 少不了兩個關鍵詞,莫扎特和電影《音樂之聲》。作為音樂大師莫扎特的故鄉, 薩爾茨堡 已經成為了世界級的藝術舞臺,每年四千多場藝術文化活動成為這座城市不可缺少的組成,每年到此來尋訪莫扎特足跡的音樂愛好者和游客們絡繹不絕。

薩爾茨堡 要塞是 歐洲 最古老也是保存最完好的城堡要塞之一。一直到現在基本保持著十五世紀擴建以後的外貌。要塞始建於1077年,那是政教合一的格博哈特大主教執政時期。之後的歷任大主教先後進行了擴建。 薩爾茨堡 要塞最大規模的擴建發生在雷翁哈特·馮·克羅查赫執政時期。雷翁哈特大主教是 薩爾茨堡 歷史上相當重要的統治者,他使 薩爾茨堡 成為當時神聖 羅馬 帝國最富有的王國。他修建了很多城堡以抵禦可能發生的入侵, 薩爾茨堡 要塞是其中最大的一個,也是當時 中歐 最大的一個。據說這座雄偉的城堡要塞自建成以來還從來沒有被攻剋過,當然,這或許因為是它的堅固和居高臨下。
這條纜車線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纜車線路。走出纜車落入我們眼帘的 薩爾茨堡 就是這樣地蜿蜒在薩爾茨河兩岸。
走進城堡,每人一部翻譯機,可以一邊聽錄音一邊瞭解城堡要塞的發展史,內部簡樸的令人難以置信,沒有任何裝飾,只有斑駁滄桑的石牆和狹窄逼仄的 通道 。
在我的記憶中,有中世紀時期的各種武器和大主教的房間。
上到觀景平臺,從 薩爾茨堡 要塞往下看周圍的城堡建築,很能感受山頂要塞的居高臨下之勢,眼前豁然開朗,哇,美麗迷人般的景色盡收眼底。



薩爾茨堡 大教堂是 阿爾卑斯山 北側的第一座巴 洛克 式教堂,16世紀大教堂在火災中被燒毀,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也遭到破壞,後於1956年修建完成。這裡是莫扎特父母結婚的教堂、也是莫扎特受洗的教堂。
薩爾茨堡 大教堂最引人註目莫過於教堂的管風琴了,是 歐洲 最大的管風琴,共用了6000把管風琴。牆壁側面的一組管風琴尤其吸引眼球,那是莫扎特使用過的管風琴。

格特拉依德路也叫糧食衚衕,這條街上最具標誌性的裝飾是那些店鋪的鐵藝招牌,很有特色,幾乎每一件都夠得上博物館的藏品。 薩爾茨堡 的歷史記憶,被完好地保留在了這些精心製作的鐵藝製品里。
莫扎特博物館也位於這條路上。街上有非常多的店鋪,可以一家一家慢慢逛,都挺有意思的。




米拉貝爾宮殿花園
米拉貝爾宮殿花園是《音樂之聲》的拍攝地之一。電影中,瑪麗亞帶著七個孩子,圍繞花園中心的噴泉載歌載舞,孩子們將通往玫瑰山的階梯當作音階,並唱出膾炙人口的"Do-Re-Mi"。





米拉貝爾宮殿現在是市政府辦公樓,還有著“全世界最美麗的結婚大廳”。花園中有著眾多 希腊 神話雕塑。


有人說,當你走在 薩爾茨堡 的街上,猶如踩著琴鍵。而 薩爾茨堡 音樂的旋律既有“費加羅的婚禮”,有“魔笛”,又有清亮愉快的“do-re-mi”,這是一座名副其實的音樂之城。

聖吉爾根 ,一提到它,就不得不說莫扎特:它是莫扎特童年的故鄉。它位於薩爾茨卡默古特一帶最美麗的沃爾夫岡湖區,湖泊之間山丘起伏,綠樹綿延,蜿蜒的公路婉若綠色的紐帶,連綴起翡翠般的湖泊。湖畔點綴著眾多的村莊集鎮,寧靜而恬美。在這裡,靜靜感受,用心感受這裡的一切,就好。




“那裡有全 奧地利 最美麗的湖泊,湖的旁邊是 阿爾卑斯山 ,今生一定要去!”,電影《音樂之聲》開場時看到的那個寶石藍色的湖泊-- 聖沃爾夫岡 湖。

下麵是網上搜來的關於茜茜公主的介紹,給感興趣的朋友看看:
伊麗莎白·阿馬利亞·歐根妮(德語:Elisabeth Amalie Eugenie,德語系稱之為“奧匈帝國的伊麗莎白(Elisabeth von Österreich-Ungarn)”,1837年12月24日-1898年9月10日),通常被家人與朋友昵稱為茜茜(Sisi),是 巴伐利亞 女公爵的公主,後來嫁給弗朗茨·約瑟夫一世成為 奧地利 皇后兼 匈牙利 王后,她的美貌和魅力征服了整個 歐洲 ,被世人稱為“世界上最美麗的皇后”。茜茜這個名字經常在小說、電影和動畫系列里寫為Sissi(法語)。雖然伊麗莎白在奧匈帝國的政治影響上有限,但她已經儼然成為一個文化偶像。伊麗莎白如同其在電影和戲劇製作一樣,被認為是一位在自由精神和傳統宮廷規矩徘徊的悲劇人物。
1837年12月24日伊麗莎白出生於 德國 慕尼黑 。1853年伊麗莎白隨她母親與18歲的姐姐 海倫 赴 上奧地利 的度假村 巴德伊舍 ,原定計劃是 海倫 應當在那裡 引起其23歲的表哥, 奧地利 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的註意。但出乎意外的是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竟然愛上了當時15歲的伊麗莎白。兩人於1年後的1854年 4月24日在 維也納 的奧古斯丁教堂結婚。
16歲的伊麗莎白從一開始就很難接受哈布斯王朝宮廷內所使用的嚴格的宮廷規矩,因為她本人喜歡騎馬、讀書和藝術,但這些又是 維也納 宮廷無法理解的。因此她 在皇宮裡非常孤立。她婚後她生下兩個女兒、一個兒子:索非(1855年—1857年)、吉賽拉(1856年—1932年)和太子魯道夫(1858年— 1889年)。但子女們的撫養權卻被婆婆蘇菲剝奪,期間她與弗蘭茨·約瑟夫之間的關係也開始惡化。1857年悲劇發生,伊麗莎白不顧醫生的反對意見,帶她 的兩位女兒離開了 奧地利 前往 匈牙利 度假。兩位公主患上腹瀉,儘管吉賽拉恢復得很快,但她2歲的姊姊索菲卻因此而死亡。長女的死亡導致伊麗莎白她的生活和休息造成影響。
1889年,伊麗莎白的兒子30歲的 奧地利 太子魯道夫與女友的遺體一起,在他於 下奧地利 行宮裡被髮現,經過調查認定是自殺,而並非謀殺。伊麗莎白從此陷 入憂郁症,再也沒有恢復過來。伊麗莎白畢生始終在別人身上找錯,因此這次她也將她唯一的兒子的死歸罪於他人。魯道夫的死亡,導致伊麗莎白產生其著名的個人 標誌。從此以後她只穿黑色衣服,打著一把皮製陽傘,用一把棕色扇子遮住面孔。只有極少數其他服裝照片是由攝影師趁她不知道時偷拍出的。
1898年9月10日,60歲的伊麗莎白在 瑞士 日內瓦 和Sztaray伯爵夫人沿著 日內瓦 湖邊的勃朗峰濱湖路步行,準備登上 日內瓦 號輪船前往 蒙特勒 時,被 意大利 年輕的無政府意義者盧旺伊季·盧切尼用一把磨尖的銼刀刺傷心臟。她遭到襲擊後,因為不知道她的受傷程度,還繼續登船。直到除去緊身衣,周圍人才意識 到問題的嚴重。伊麗莎白終因流血過多身亡,時年60歲。她留給世人的最後一句話是:“出了什麼事?”
據報道,盧切尼本來想暗殺 奧爾良 公爵作為行動宣傳,但 奧爾良 公爵臨時改變了行程。盧切尼事後說:“我只想要殺死一名皇室成員,不管是什麼人”。雖然伊麗莎白當時是匿名在 日內瓦 逗留,但報紙上還是報道了她的行蹤,因此盧切尼決定刺殺伊麗莎白。
伊麗莎白身亡後被葬在 維也納 的皇家墓室里,幾個世紀以來它一直是哈布斯堡王朝家族成員的主要安葬地。據說在得知了伊麗莎白的死亡,弗朗茨·約瑟夫一世曾悄悄的自言自語說:“她永遠不會知道我是多麼愛她。”
也許提到 歐洲 湖區,最深入人心的依然是 瑞士 的琉森湖區或是 英國湖區 ,但對於 歐洲 本地人來說, 奧地利 中部的薩爾茨卡默古特(Salzkammergut)湖區卻比這些著名的旅游勝地更有魅力。
在德語中,see是湖(lake)的意思,而史前的 歐洲 大陸也的確是一片汪洋。薩爾茨卡默古特湖區是從組成這片正方形區域的 巴德伊舍 (Bad Ischl)和 哈爾施塔特 (Hallstatt)地區開始的。在今天,薩爾茨卡默古特湖區包括了9個地區的52個城鎮。整個湖區擁有77個湖泊、陡峭的懸崖和廣闊的牧場,只有身臨其境體會這片壯麗的風景,才能對造物主的神奇真正有所敬畏。
聖沃爾夫岡 小鎮
許多去過這條行程的游客會選擇從 薩爾茨堡 直接轉車前往 哈爾斯塔 特,而我們選擇了深度游,途徑 聖吉爾根 、 聖沃爾夫岡 、格倫德爾。這些小鎮在網站上很難找到全面的相關訊息,但這卻是整個旅行我認為最值得來的地方之一,湖光山色這裡應有盡有,徒步垂釣湖泳這裡全能滿足。
因為剛好是複活節節日期間,小鎮上很多的家庭都紛紛駕車出行了,整個小鎮特別的安靜,所有的商店也幾乎是全部休息狀態,特別感受到 歐洲 人的生活方式,旅行成為一種常態,貫穿在生活中,他們更註重家庭的和諧和快樂,很多想要的不是唯有金錢可以給予,而不像我們,每年1-2次的旅行都是一種奢侈。還有很多人,一直在計划著。。。
這個小鎮到處都是鮮花盛開,當你漫步在 聖沃爾夫岡 的街道小巷,就像在一場鮮花的河流中徜徉,幾乎是每家每戶,在他們半質結構的窗臺上都開滿了鮮花,光彩奪目。


來到白馬酒店用餐,並不是簡單意義的就餐,而是尋找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欣賞湖光山色與品嘗美味佳餚,在這裡如此相得益彰。


徒步到高處俯瞰 聖沃爾夫岡 小鎮,景緻更開闊了,眼前遠山,湖水,綠草坪,一棟棟的歐式鄉村房屋,飄蕩著的潮濕的空氣,一切都那麼舒適、怡靜和勃 勃生 機。
我們好多同行愛好攝影的朋友們是飯都不顧吃,可見小鎮的景色有多美。

行程近乎一半,此時應該有驚喜。在 奧地利 地接導游的力薦下,才能促成與格倫德爾湖的相遇。之前我在各大網站,很少看到這個小鎮的信息,而這裡因為不是常規線路,所有 中國 的游客很少來到這裡,只有少許自駕的游客到此。除了 哈爾施塔特 ,我最期待的部分,當屬這裡。當來到這裡,我便知道這片如鏡的湖水將帶給我的,是完全不同於以往的體驗。事實上,在這裡度過的時光,真心無法用言語來形容,我想我會永遠記得在湖邊的綠草地上那樣盡情地奔跑著,玩耍著,像個孩子;有一群人,像親密無間的一家人,住在一棟大別墅木屋裡,品茶暢聊人生,望向湖對面如同仙境般的倒影畫捲,恍若一切靜止了,這也太美了吧,不禁感嘆,這裡應該多待幾天,下次一定專程來度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