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樂飄飄仙景渺渺 徜徉於明信片里的奧地利

奧地利自助遊攻略
奧地利自助遊攻略
奧地利自助遊攻略
站在凱旋門上極目遠眺,美泉宮全貌盡收眼底。
奧地利自助遊攻略
奧地利自助遊攻略
從宮門到凱旋門,又從凱旋門回到宮殿,這一路讓人走得上氣不接下氣,足以顯示美泉宮的雄偉壯大。宮殿旁邊的皇子花園,正好是我們休息的好去處。
奧地利自助遊攻略
地毯式平坦的草坪,是西式園林的特色。
奧地利自助遊攻略
奧地利自助遊攻略
穿上民族服裝的 奧地利 少女,不自覺地成了一道風景線。
奧地利自助遊攻略
奧地利自助遊攻略
短短三個小時,只能走馬觀花美泉宮,12::30分離開美泉宮乘地鐵之便,我們捷返市區補遺金色大廳。
金色大廳不僅考慮到協會大廈在外觀上與帝國大道上其他古典建築風格相一致,而且在內部具體廳、室細節的處理上有意突出了美學與聲學效果的和諧統一,特別是在大廳的裝潢佈局上,突出了一個代表氣派的“金”字。
奧地利自助遊攻略
維也納 金色大廳是演唱家的殿堂,主演出大廳里高高的天花板上懸掛十盞水晶吊燈,雕有阿波羅太陽神和專司音樂的女神,大廳兩側也有20多個女神雕像,一派金碧輝煌。
奧地利自助遊攻略
奧地利自助遊攻略
在音樂之都,能成為一名出色的音樂人是一種自豪和榮譽。
奧地利自助遊攻略
奧地利自助遊攻略
第五站:納旭市場
納旭市場是 維也納 最著名的大市場,最早是奶製品市場,如今已發展成為綜合性露天市場。這裡有許多來自各國的餐廳。多天來雖然享受了不少異國美食,但是家鄉的美味始終吸引我們,到納旭市場的唐人街飽吃一頓中餐是我們的目的。二人的豐盛午餐,哈哈,味道還不錯哦。
奧地利自助遊攻略
原以為來自石屎森林的自己早就厭倦了鋼筋水泥建築,嚮往 歐洲 田園式的建築。在納旭市場的街頭漫步才發現氣派的建築魅力無窮, 羅馬 帝國和奧匈帝國時代的輝煌為 維也納 留下了眾多的雄偉建築,難怪這座城市有“建築之都”的美譽。
奧地利自助遊攻略
奧地利自助遊攻略
奧地利自助遊攻略
第六站:城市公園(Stadtpark )
在 維也納 街頭,幾乎到處都可以看到音樂對這個城市的影響,許多街道、公園、劇院、會議廳等都是以世界著名的音樂家的名字命名,不少著名音樂家的雕像矗立在花園裡或廣場上。圓舞曲之王小約翰·施特 勞斯 (JohannStrauss)的“ 小金 人”銅像就佇立在這座公園內。
在華爾茲之王施特 勞斯 一生中,以優美的音樂語言創作了大量描繪 維也納 人情風貌的著名樂曲,如耳熟能詳的《藍色的多瑙河》、 《 維也納 森林的故事》等,是 奧地利 人的驕傲。
奧地利自助遊攻略
斯蒂芬大教堂第七站:斯蒂芬大教堂(Stephansdom)
斯蒂芬大教堂是 羅馬 天主教大主教的所在,也是 維也納 的象徵。
以彩色屋頂聞名的斯蒂芬大教堂,不僅色彩豐富而且長達110米,覆蓋著23萬塊琉璃瓦。建築頂部有一個雙頭鷹的標誌,這象徵著哈布斯堡王朝的帝國統治。錐形入雲的南塔,鑲嵌在兩側屋頂的青黃拼花瓦片格外惹人註目,大尖塔周圍又環繞著無數精雕細琢的小尖塔,像一頂光彩奪目的王冠戴在 維也納 市中心。
聖斯蒂芬 大教堂的最大特色在於它是 歐洲 各種古典風格建築的混合體,也是建築藝術互相包容、折中調合、兼容並蓄的代表。
奧地利自助遊攻略
奧地利自助遊攻略
從教堂出來天變得昏暗還下起了大雨,唯有站在屋檐下避雨。 維也納 真是名符其實的音樂之都,即使是下雨天,滿大街穿著紅色斗篷宮廷服的人仍不忘推銷音樂會門票。開始我被用日語問候,見我不搭理他,推銷人忙改口說了一句“你好”。
奧地利自助遊攻略
雨不停地下,接下來閑逛步行街的行程無法在雨中完成了,於是馬上調整,利用下雨的時間差坐地鐵前往多瑙河。到達多瑙河站雨仍下個不停,天不如人意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在站台瞭望雨中的多瑙河。沒有艷陽多瑙河失去了她美麗的藍,但雨中的多瑙河卻多了一份清秀與寧靜,河底幽幽飄搖的水草清晰可見,聽著瀝瀝雨聲,望著平靜如鏡的多瑙河,好一幅另類的多瑙河景象,這倒是老天爺送給我們的一份意外收穫。
雨仍在下,只好折返酒店稍作休息。這場雨足足下了2個多小時,傍晚時分雨終於停了,得以繼續行程。
奧地利自助遊攻略
奧地利自助遊攻略
黑死病紀念柱第八站:克恩滕大街,黑死病紀念柱(Pestsaule) ,
乘坐地鐵,我們又回到 維也納 的市中心斯蒂芬大教堂所在的克恩滕大街。夜幕降臨,給斯蒂芬大教堂添上了華麗的晚裝。
奧地利自助遊攻略
奧地利自助遊攻略
維也納 的夜生活就和它的名字一樣鍍上金色,充滿浪漫色彩。克恩滕大街是 維也納 最著名的步行街,步行街上傳統建築與現代建築交融,卻又和諧共處。
奧地利自助遊攻略
奧地利自助遊攻略
奧地利自助遊攻略
走過壕溝大道,在街的中央有一座 歐洲 最大的巴 洛克 式的紀念柱,就是黑死病紀念柱位。
黑死病是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瘟疫之一,起源於 亞洲 西南部。最初於1347年傳入 西西里 群島,立刻橫掃 歐洲 ,患者沒有任何治愈的可能,皮膚出現許多黑斑,死亡過程非常痛苦,故稱為“黑死病”。此病在隨後300年內多次在 歐洲 卷土重來,死於這場瘟疫 歐洲 人數以億計。
1679年的 維也納 黑死病肆虐,幾乎奪走了三分之二 維也納 人的生命。後來為了紀念死於這場瘟疫的受難者, 奧地利 皇帝利奧波特一世下令建造了這尊黑死病紀念柱。在這根紀念柱的外型臺座上描繪著神創天地、黑死病流行、最後的晚餐等浮雕。柱身表現了皇帝摘下皇冠,半跪在地上祈求上帝保佑自己的臣民以及在天使的指引下、聖人打倒化身女巫的黑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