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院通向印度洋——在斯裡蘭卡的9又2分之1天
                                    “到最後是非常簡單的。風漸漸停了,太陽不算烈,但卻把我曬得火辣辣的,我頭髮里有鹽粒,雙唇有著金槍魚與橙汁兒的味道,本諾坐在我對面,像是跟我相識了許久的老友”。  
——電影《最好的朋友》
6.1兒童節那天是周五,上完最後一節英語課,我就提著行李飛奔機場了。這場去 南亞 的旅行完全臨時起意,也全在意料之中。
“6月有年假,想去熱熱的地方。”
“想去有海的地方。”
“我們這次去個有時差的地方吧。”
“那就去 斯裡蘭卡 吧!”——熱帶島嶼,永不停歇的海浪,野蠻生長的大片綠植,深棕膚色的異國人,滿足了生長於 四川 盆地被群山環繞,對海有謎之好感的 成都 人對夏天的一切預設。 環繞中南部的10天,看見3/4的錫蘭 我們的旅程從島嶼西側的 尼甘布 開始,順時針環繞 中南 部一圈,到 科倫坡 終結。沿途經過了 錫吉里耶 、 康提 、 努沃勒埃利耶 、埃拉、 蒂瑟默哈拉默 、美瑞莎和 加納 。
我們的旅程從島嶼西側的 尼甘布 開始,順時針環繞 中南 部一圈,到 科倫坡 終結。沿途經過了 錫吉里耶 、 康提 、 努沃勒埃利耶 、埃拉、 蒂瑟默哈拉默 、美瑞莎和 加納 。  
從中部的寺廟古跡、世界遺產,到世界盡頭、迷霧叢林;從嬉皮士聚集的小鎮到殖民地建築匯聚的海邊古城,每一天,都在經歷完全不同的風景與人文。
這個 印度 洋上的熱帶島國,舒服乾凈,大部分住民善良熱心。沿途見到很多 歐洲 背包客,他們扎著臟辮,皮膚曬成古銅色,其中少的來過蘭卡3、4次,多的已經在此定居數年,交談中他們表現出的對 斯裡蘭卡 風土人情的如數家珍,讓我這個行程匆忙的旅客羡慕不已。 午後的教堂和公園——和孩子、情侶過六一早上在民宿家的念經聲中醒來,天剛亮那會兒下雨留下的水汽還在窗前氤氳,夾雜著地面新升起的熱浪,一走出房門,一股混雜涼意和悶熱感的風向我撲來,熱帶季風氣候包裹的 尼甘布 就這麼半夢半醒地出現在我眼前了。
在 斯裡蘭卡 的第一天是周日, 尼甘布 魚市休市,於是放棄這個行程,一路沿著谷歌地圖走,十多分鐘後,聖塞 巴斯 蒂安 教堂就出現在眼前,它屬於一條叫sea street的街道。通過大門口的第一道鐵花門,薑黃色裸露的小徑和成片的綠地映入眼帘,這時正逢大家結束周日的禮拜,遠處哥特風的教堂里涌出人群:穿白色校服的孩子,著五顏六色紗麗的女人,精心打扮穿紗籠的男人……因為是淡季,教堂前的空地只有我們四個外國人,小孩子們好奇又熱情地朝我們圍過來,嘴裡不停地說著“hi”,並對著我們手裡的相機、手機擺pose。


 隨著禮拜的人群散去,我們在 尼甘布 的原定行程也結束了。想去最貼近當地人生活的地方走走,那就找個公園隨便逛逛?於是我們四隻晃到了當地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公園,4點半天色已經變暗,我們成了這裡最後一批新進的訪客。
隨著禮拜的人群散去,我們在 尼甘布 的原定行程也結束了。想去最貼近當地人生活的地方走走,那就找個公園隨便逛逛?於是我們四隻晃到了當地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公園,4點半天色已經變暗,我們成了這裡最後一批新進的訪客。  
公園裡只有四五個孩子和二三個大人,掃地的奶奶同時也是治安管理員,她穿著灰綠色的制服,坐在 大樹 下的板凳上悠哉地看著我們,還不時善意地提醒在鞦韆上瘋狂盪悠的我們,要註意安全。
公園很小,我們在裡面居然待了兩個多小時。然而關於公園的記憶,我其實已經模糊不清了。印象中只記得那些枝繁葉茂到幾乎擋住天光,趁著雨季放肆生長的 大樹 們,潮濕並且熱氣騰騰的熱帶獨有天氣,一群在鞦韆和蹺蹺板上開朗大笑的孩子,以及公園角落裡甜蜜又害羞的一對對年輕情侶。

 大象孤兒院——睡過頭的我們和大象大象孤兒院主要是收養無家可歸的、掉進陷阱受重傷、脫離群體迷途、因戰火負傷及患病的幼象。目前世界上只有兩所大象孤兒院,一所在 肯尼亞 ,另一所就在 斯裡蘭卡 。1975年, 斯裡蘭卡 野生動物局為無家可歸的幼象寶貝們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大象孤兒院”,目前在院的大象約100頭。每天早上9點是大象們出發去河裡洗澡的時間,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會聚集在大象孤兒院,看成群結隊的大象寶貝漫步平納維拉的河畔。
 大象孤兒院——睡過頭的我們和大象大象孤兒院主要是收養無家可歸的、掉進陷阱受重傷、脫離群體迷途、因戰火負傷及患病的幼象。目前世界上只有兩所大象孤兒院,一所在 肯尼亞 ,另一所就在 斯裡蘭卡 。1975年, 斯裡蘭卡 野生動物局為無家可歸的幼象寶貝們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大象孤兒院”,目前在院的大象約100頭。每天早上9點是大象們出發去河裡洗澡的時間,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會聚集在大象孤兒院,看成群結隊的大象寶貝漫步平納維拉的河畔。  
我們在的那幾天,連續的雨水讓河流水位上漲,大象們只好乖乖獃在園區里。於是睡過頭十一點才到大象孤兒院的我們,傻人有傻福,和成群的大象遇見了。

 獅子岩——我們和看日落的人獅子 岩(Sigiriya Lion Rock),是 錫吉里耶 城一座真真實實構築在橘紅色巨岩上的空中宮殿,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是 斯裡蘭卡 “文化 金三角 ”其中的一個頂點,是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的世界級珍貴遺產之一。
 獅子岩——我們和看日落的人獅子 岩(Sigiriya Lion Rock),是 錫吉里耶 城一座真真實實構築在橘紅色巨岩上的空中宮殿,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是 斯裡蘭卡 “文化 金三角 ”其中的一個頂點,是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的世界級珍貴遺產之一。  
獅子 岩得名於其頂部平坦貌似 獅子 的大石。如今獅頭風化掉落,只剩下孤伶伶的獅身,巨岩背上藏了一個建在二百米高空的花園宮殿,曾被埋沒在叢林中好幾個世紀,直到19世紀中才被 英國 獵人貝爾發現,從此備受考古界的重視。它的範圍包括護城河,一座花園廣場,一座巨大的岩石,以及建築在岩石頂端,磚紅色的空中城堡
因為是 丹布拉 (Dambulla) 東北 部平地上少見的高峰,除了參觀歷史遺跡,在這裡看日落,也成為許多游人心心念念必打卡的項目。



 斯裡蘭卡 在北緯10度附近,離赤道比較近,每天6點左右日落。建議預留大概三個小時的時間游覽,爬到 獅子 岩頂正好眺望遠山,看平原日落。  夜雨和平原——想成為努瓦勒埃利耶原住民6月的努瓦勒埃利耶,讓四個亞熱帶來的年輕人裹緊了身上的披肩和其它一切可以取暖的衣物。這座小城在我們停留的24個小時里,一直是霧氣瀰漫的。晚上和民宿老闆一起喝啤酒,聽他講自己年輕時當sea man環游世界的事跡,不覺發現好像每個人的旅行故事里,都會有一位年輕時閃閃發光的人物,他們成為每一個傳奇旅行故事里的加分點。
斯裡蘭卡 在北緯10度附近,離赤道比較近,每天6點左右日落。建議預留大概三個小時的時間游覽,爬到 獅子 岩頂正好眺望遠山,看平原日落。  夜雨和平原——想成為努瓦勒埃利耶原住民6月的努瓦勒埃利耶,讓四個亞熱帶來的年輕人裹緊了身上的披肩和其它一切可以取暖的衣物。這座小城在我們停留的24個小時里,一直是霧氣瀰漫的。晚上和民宿老闆一起喝啤酒,聽他講自己年輕時當sea man環游世界的事跡,不覺發現好像每個人的旅行故事里,都會有一位年輕時閃閃發光的人物,他們成為每一個傳奇旅行故事里的加分點。  
伴隨耳畔滴答不息的下雨聲,看見 天台 對面 維多利亞 公園的樹,它們的影子在冷藍的夜色里晃。天亮就要去霍頓平原,這個被稱為世界盡頭的地方,應該比此情此景更加魔幻吧,帶著淡淡的微醺,我們安穩睡去。
早上5點出發去霍頓平原,在 盤山 公路上,我們被日出的光亮驚醒,這是到達世界盡頭前,自然給我們的另一份大禮。
 霍頓生命力和蒼涼感並存的矛盾帶給人不盡的震撼和無力感。徒步在山林 和平 原,霧氣隨著山風飄散又匯聚,長到齊腿高的一叢叢蕨類植物和時不時出現在迷霧裡的鹿告訴我們,這是世界的盡頭、大自然的領地。身邊偶爾會路過幾個穿衝鋒衣的背包客,他們在水汽瀰漫的平原靜默地走,不一會兒就消失在大霧裡,好幾次晃神,以為自己在 北歐 無人之境。
霍頓生命力和蒼涼感並存的矛盾帶給人不盡的震撼和無力感。徒步在山林 和平 原,霧氣隨著山風飄散又匯聚,長到齊腿高的一叢叢蕨類植物和時不時出現在迷霧裡的鹿告訴我們,這是世界的盡頭、大自然的領地。身邊偶爾會路過幾個穿衝鋒衣的背包客,他們在水汽瀰漫的平原靜默地走,不一會兒就消失在大霧裡,好幾次晃神,以為自己在 北歐 無人之境。  




 後院通向印度洋——在美瑞莎住進海邊的房子在美瑞莎除了住進dream house,我們還在小鎮的餐廳里遇見了一位環游過世界的游輪前廚師長。
 後院通向印度洋——在美瑞莎住進海邊的房子在美瑞莎除了住進dream house,我們還在小鎮的餐廳里遇見了一位環游過世界的游輪前廚師長。  
“我之前在游輪上做廚師,除了 南極洲 ,差不多環游了全世界,最喜歡的是 加勒比海 。有一次休假來美瑞莎,覺得海很漂亮,人很舒服,就打算留下來開餐廳了。”
Alan是我們在蘭卡遇見的第一位 中國 人,我們的司機和他是好友,到了美瑞莎直接帶著我們去了他的餐廳,“不用吃飯和他聊聊天就好,他太久沒有說 中國 話了。”
  
喝了Alan兩壺錫蘭紅茶後,我們的談話已經從最初的家鄉美食延伸到了各自未來的職業發展、 中國 的二胎政策、以及中外文化差異的話題上了。
和他暢談的一個下午,又讓我深信這樣一個道理:旅行中,防人之心不可無,但還是要儘量做到敞開懷抱,豁達且真誠地對待每一個人。偌大的世界,能遇見已非易事,那就努力給彼此留下好印象吧,做不成長久的朋友,能給彼此帶來短暫的快樂也會有福報的。 “你們一定要繼續瘋下去啊,和你們聊天很開心。這是我來美瑞莎7個月最開心的一個下午”。
“你們一定要繼續瘋下去啊,和你們聊天很開心。這是我來美瑞莎7個月最開心的一個下午”。  
  
晚上還是住在 斯裡蘭卡 當地人的民宿。房東在南部海岸一共有三座Villa,按他的話說這是其中最不起眼的一個,卻已經讓我們驚呼不已。應該是那種“真的有人在生活的煙火氣,頗有古早味的裝修風格,加之鹹鹹的海風味道” 戳到我們了。
私心推薦一下,房子的名字叫saffron cottage Mirissa( Airbnb 上可以搜到)


 後院走出去,就是 印度 洋的一片海域。滿眼的綠植和不停歇的海浪聲,完全滿足了我的夏日幻想。  古堡、燈塔、碼頭和海洋,加勒有一千種模樣“建築是城市的外殼,而人才是它最柔軟的靈魂”。 加勒 是為數不多的,還有當地人居住的古城。自十六世紀,一代代的西方殖民者在 加勒 建造了堡壘(The Galle Fort),也留下了很多西式建築。這些建築又經年累月地和當地的風情融合,衍生出另一種錫蘭風情,讓 加勒 這個海邊的小城變得尤為迷人。
後院走出去,就是 印度 洋的一片海域。滿眼的綠植和不停歇的海浪聲,完全滿足了我的夏日幻想。  古堡、燈塔、碼頭和海洋,加勒有一千種模樣“建築是城市的外殼,而人才是它最柔軟的靈魂”。 加勒 是為數不多的,還有當地人居住的古城。自十六世紀,一代代的西方殖民者在 加勒 建造了堡壘(The Galle Fort),也留下了很多西式建築。這些建築又經年累月地和當地的風情融合,衍生出另一種錫蘭風情,讓 加勒 這個海邊的小城變得尤為迷人。  
 一半古城一半海水的 加勒
一半古城一半海水的 加勒 在城牆上遠眺 印度 洋
在城牆上遠眺 印度 洋  古城裡的女人
古城裡的女人  古城的街道和咖啡館,隨處可見當地人。他們的與各種膚色的游客和諧共生。
古城的街道和咖啡館,隨處可見當地人。他們的與各種膚色的游客和諧共生。 
 到 加勒 碼頭的時候,碰到當地的電影劇組在城牆取景。據導演透露這是一部歷史劇,兩個 斯裡蘭卡 的famous stars在烈日下尬戲,我們四隻又非常幸運地“一整個誤入片場”。
到 加勒 碼頭的時候,碰到當地的電影劇組在城牆取景。據導演透露這是一部歷史劇,兩個 斯裡蘭卡 的famous stars在烈日下尬戲,我們四隻又非常幸運地“一整個誤入片場”。 
                                
							
						
						
                        
						
						
					
					
					
					
					——電影《最好的朋友》
6.1兒童節那天是周五,上完最後一節英語課,我就提著行李飛奔機場了。這場去 南亞 的旅行完全臨時起意,也全在意料之中。
“6月有年假,想去熱熱的地方。”
“想去有海的地方。”
“我們這次去個有時差的地方吧。”
“那就去 斯裡蘭卡 吧!”——熱帶島嶼,永不停歇的海浪,野蠻生長的大片綠植,深棕膚色的異國人,滿足了生長於 四川 盆地被群山環繞,對海有謎之好感的 成都 人對夏天的一切預設。 環繞中南部的10天,看見3/4的錫蘭

從中部的寺廟古跡、世界遺產,到世界盡頭、迷霧叢林;從嬉皮士聚集的小鎮到殖民地建築匯聚的海邊古城,每一天,都在經歷完全不同的風景與人文。
這個 印度 洋上的熱帶島國,舒服乾凈,大部分住民善良熱心。沿途見到很多 歐洲 背包客,他們扎著臟辮,皮膚曬成古銅色,其中少的來過蘭卡3、4次,多的已經在此定居數年,交談中他們表現出的對 斯裡蘭卡 風土人情的如數家珍,讓我這個行程匆忙的旅客羡慕不已。 午後的教堂和公園——和孩子、情侶過六一早上在民宿家的念經聲中醒來,天剛亮那會兒下雨留下的水汽還在窗前氤氳,夾雜著地面新升起的熱浪,一走出房門,一股混雜涼意和悶熱感的風向我撲來,熱帶季風氣候包裹的 尼甘布 就這麼半夢半醒地出現在我眼前了。
在 斯裡蘭卡 的第一天是周日, 尼甘布 魚市休市,於是放棄這個行程,一路沿著谷歌地圖走,十多分鐘後,聖塞 巴斯 蒂安 教堂就出現在眼前,它屬於一條叫sea street的街道。通過大門口的第一道鐵花門,薑黃色裸露的小徑和成片的綠地映入眼帘,這時正逢大家結束周日的禮拜,遠處哥特風的教堂里涌出人群:穿白色校服的孩子,著五顏六色紗麗的女人,精心打扮穿紗籠的男人……因為是淡季,教堂前的空地只有我們四個外國人,小孩子們好奇又熱情地朝我們圍過來,嘴裡不停地說著“hi”,並對著我們手裡的相機、手機擺pose。



公園裡只有四五個孩子和二三個大人,掃地的奶奶同時也是治安管理員,她穿著灰綠色的制服,坐在 大樹 下的板凳上悠哉地看著我們,還不時善意地提醒在鞦韆上瘋狂盪悠的我們,要註意安全。
公園很小,我們在裡面居然待了兩個多小時。然而關於公園的記憶,我其實已經模糊不清了。印象中只記得那些枝繁葉茂到幾乎擋住天光,趁著雨季放肆生長的 大樹 們,潮濕並且熱氣騰騰的熱帶獨有天氣,一群在鞦韆和蹺蹺板上開朗大笑的孩子,以及公園角落裡甜蜜又害羞的一對對年輕情侶。


我們在的那幾天,連續的雨水讓河流水位上漲,大象們只好乖乖獃在園區里。於是睡過頭十一點才到大象孤兒院的我們,傻人有傻福,和成群的大象遇見了。


獅子 岩得名於其頂部平坦貌似 獅子 的大石。如今獅頭風化掉落,只剩下孤伶伶的獅身,巨岩背上藏了一個建在二百米高空的花園宮殿,曾被埋沒在叢林中好幾個世紀,直到19世紀中才被 英國 獵人貝爾發現,從此備受考古界的重視。它的範圍包括護城河,一座花園廣場,一座巨大的岩石,以及建築在岩石頂端,磚紅色的空中城堡
因為是 丹布拉 (Dambulla) 東北 部平地上少見的高峰,除了參觀歷史遺跡,在這裡看日落,也成為許多游人心心念念必打卡的項目。




伴隨耳畔滴答不息的下雨聲,看見 天台 對面 維多利亞 公園的樹,它們的影子在冷藍的夜色里晃。天亮就要去霍頓平原,這個被稱為世界盡頭的地方,應該比此情此景更加魔幻吧,帶著淡淡的微醺,我們安穩睡去。
早上5點出發去霍頓平原,在 盤山 公路上,我們被日出的光亮驚醒,這是到達世界盡頭前,自然給我們的另一份大禮。






“我之前在游輪上做廚師,除了 南極洲 ,差不多環游了全世界,最喜歡的是 加勒比海 。有一次休假來美瑞莎,覺得海很漂亮,人很舒服,就打算留下來開餐廳了。”
Alan是我們在蘭卡遇見的第一位 中國 人,我們的司機和他是好友,到了美瑞莎直接帶著我們去了他的餐廳,“不用吃飯和他聊聊天就好,他太久沒有說 中國 話了。”
喝了Alan兩壺錫蘭紅茶後,我們的談話已經從最初的家鄉美食延伸到了各自未來的職業發展、 中國 的二胎政策、以及中外文化差異的話題上了。
和他暢談的一個下午,又讓我深信這樣一個道理:旅行中,防人之心不可無,但還是要儘量做到敞開懷抱,豁達且真誠地對待每一個人。偌大的世界,能遇見已非易事,那就努力給彼此留下好印象吧,做不成長久的朋友,能給彼此帶來短暫的快樂也會有福報的。

晚上還是住在 斯裡蘭卡 當地人的民宿。房東在南部海岸一共有三座Villa,按他的話說這是其中最不起眼的一個,卻已經讓我們驚呼不已。應該是那種“真的有人在生活的煙火氣,頗有古早味的裝修風格,加之鹹鹹的海風味道” 戳到我們了。
私心推薦一下,房子的名字叫saffron cottage Mirissa( Airbnb 上可以搜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