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旅遊攻略
  • 42天美加古墨四國親子游-(11)來渥太華刷博物館吧,顏值能打,靈魂又有趣 6.8-6.10

42天美加古墨四國親子游-(11)來渥太華刷博物館吧,顏值能打,靈魂又有趣 6.8-6.10

渥太華自助遊攻略
↑渥太華國會大廈 參議院,又稱上院或者元老院,共104席,名額不按照人口分配,而是選派制度,無需任命,可以乾到75歲。參議院的人員不受政黨是否執政的限制,也就是說即使參議員所在的黨在大選中被擊敗,他依然可以保留參議員的身份。
參議院雖然也有立法權,但在參政議政上基本上說了不算,而且沒有制定經濟法規的權力,參議員更多的是一種榮譽,他們的社會地位一般都比較高。
參議院會議大廳門口有一些座位,大概是供參會的議員休息用的。
中間的座位是在參議院開幕時,女王和她的配偶坐的。女王不在,就由總督和夫人坐在那裡。
渥太華自助遊攻略
↑渥太華國會大廈 天花板上的盾徽,是聯邦初建時加入的四個省份: 魁北克省 、 安大略省 、 新斯科舍 省、 新不倫瑞克省 。
這次加國行,前三個省份我們都走遍啦。
渥太華自助遊攻略
↑渥太華國會大廈 參觀國會圖書館時,要穿過一個長長的走廊。就是這條走廊,在當年國會山的大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使國會圖書館幸免於難。
1916年的一場大火,差不多吞噬了國會大廈整個建築,唯有這個圖書館幸存下來。火燒7小時後救熄,但中央塔卻全部損毀,火災中還有7人殞命。

國會圖書館是純粹的全木結構,為什麼在大火中能全身而退?
這是因為,圖書館和國會大廈主樓的連接只有一個單一的走廊,圖書館職員邁克爾及時關閉了圖書館的大鐵門,阻隔了大火向圖書館蔓延的 通道 。據說國會大廈重建時,就接受了教訓,全部改為石質結構,只有這個圖書館還保留著全木質結構。
1952年,圖書館再次罹難,又一場大火使圖書館遭到嚴重損壞。經過4年的整修重建,才在1956年1月重新開放。
渥太華自助遊攻略
↑渥太華國會大廈 圖書館主閱覽室是一個拱形大廳,正中矗立著 維多利亞 女王的雕像,四周是 加拿大 歷任總理的雕像。
渥太華自助遊攻略
↑渥太華國會大廈 圖書館一共六層,地上三層地下三層,書架上刻著 加拿大 各省的盾徽。
圖書館藏書60多萬冊,內容涵蓋各個方面,除了法律政治書籍,還有文學作品。
據解說,最珍貴的一本書居然是 加拿大 鳥類圖鑒,裡面有所有 加拿大 鳥類的圖片介紹。全 加拿大 一共三本,這裡有一本,另兩本都在 加拿大 國家圖書館里。
渥太華自助遊攻略
↑渥太華國會大廈 在國會大廈里各處走的時候,領隊也時常給我講講段子, 比如 提到大廳里有幅畫像,把女王的胳膊畫得一隻長一隻短,女王不滿意但也無可奈何,總不能毀了自己的畫像吧,貌似不太吉利,就擱淺至此了。
聽到這兒,我腦子裡浮現的是鐵三角那部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里的場景:
皇上過生日,紀曉嵐給送了一桶生薑,拔高了寓意為祝賀皇上“ 江山 一統(薑山一桶)”,既拍了皇上馬屁,又省了銀子。皇上聽了之後很高興,哈哈大笑離去。
然後皇上身邊的公公過來接禮,有些為難,問這禮該如何處理?和珅被紀曉嵐的偷機搶了風頭,本來心裡就不痛快,隨口接話道:找個地扔了吧。
紀曉嵐立馬指著他說:你敢把皇上的 江山 扔了!
和珅趕緊閉嘴,公公又說:那生薑放幾天不得爛了啊?可怎麼辦吶。
紀曉嵐又跳起來叫道:你敢說 江山 會腐爛?
嚇得沒人敢說話了,這薑山一桶真是個燙手山芋,如今看女王的畫也有相同的幾分意思。

領隊導覽結束後,是自由活動時間,我們從二樓排隊去參觀塔樓。
從塔樓看出去,國會大廈主樓後面這個圓拱型哥特式建築,就是圖書館。
渥太華自助遊攻略
↑渥太華國會大廈
渥太華自助遊攻略
↑渥太華國會大廈 放眼四望, 渥太華 的景色和母親河, 渥太華 河盡收眼底。
渥太華自助遊攻略
↑渥太華國會大廈 和平 塔上地方很小,坐電梯下去排起長隊就占了樓層快1/3的面積,不過電梯管理員超級超級帥啊,長的像年輕版的捲福,英倫紳士範兒,上樓下樓我都挨著他站了,小伙子彬彬有禮,有限的十幾秒還不忘跟我們介紹 和平 塔的細節,原諒我全程姨母笑。
渥太華自助遊攻略
↑渥太華國會大廈 從 和平 塔頂下來,可以參觀位於二層的陣亡烈士紀念館,這個紀念館是為了紀念 加拿大 參加的歷次戰爭犧牲的戰士。裡面陳列著全部7冊名冊,就銘刻了歷次戰爭衝突中,所有服務於 加拿大 皇家海軍、皇家空軍、陸軍和民兵、商船,英聯邦及盟國部隊,聯合國維和部隊而犧牲的 加拿大 人。

參觀完國會山,我們走到馬路對面游客中心後面的街,在賽百味隨便吃了點,服務人員是華人,說中文感覺好親切啊。
然後在廣場門口的馬路邊坐公交前往對岸 魁北克省 赫爾市(Hull)的文明博物館。
加拿大 國家文明博物館(Canadian Museum of Civilization),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之一,位於 渥太華 與 魁北克省 相交界的魁省一側,與國會山隔水東西相望。文明博物館和自然博物館本來是一家,都是國家博物館的一部分。1956年一分為二,但還在同一個大樓( 維多利亞 紀念館)辦公。
直到1986年,文明博物館才搬到現在魁省的新館舍。
文明博物館記載、收藏了橫越千年的北美人文歷,深度展示了 加拿大 的古往今來。

除了占據主要面積的人文展覽外,博物館內還有兩個永久展廳:兒童和郵政博物館。
售票台正對著兒童博物館,五顏六色的門楣,門口還在發放館內游覽用的“護照”,Ian牽著我頭也不回地就往裡沖。於是我們和姑姑分開,我先帶他去兒童博物館,姑姑自己去其他地方轉。然後我們這半天基本就一頭扎進這個館,沒太顧上看別的了。
加拿大 兒童博物館(Canadian Children's Museum),設計了不同區域的兒童活動區,如繪畫、手工、烹飪、旅行、藝術表演 和收藏等等;還將世界各國的風俗和建築物做成一個個超小型的屋子,包括室內設計和特色物件,有 埃及 金字塔、日式花園、印尼式木屋等,讓前來的孩子們從小學會各類技能,學會擁抱世界。每個小屋門口都有自行蓋章的印章站,增添了游玩的儀式感,非常用心。

我們在第一個繪畫館一起做手工,工作人員是個絡腮胡的老爺爺,他讓我們把最想跟對方說的話寫在紙張,然後極有耐心地教我們把信紙折成信封,又拿來漂亮的皇冠型卡子別好,然後仿佛完成了一件藝術作品般,驕傲地拿起我倆的作品展示,比我們還高興。
Ian寫信花了好長時間,不會拼的字母就用老爺爺給的字母版拓寫,老爺爺不催促也不著急,一直囑咐他慢慢來,見到有人進館了立馬又迎上去,用同樣飽滿的熱情教大家寫信作畫疊信封。nice極了。
渥太華自助遊攻略
↑加拿大文明博物館 劇院廳,孩子們可以自己控制燈光、調節音響、穿上服裝,共同合作自導自演一場大劇。
渥太華自助遊攻略
↑加拿大文明博物館 大篷車、出租車、摩托車、三輪車,做得都太漂亮了,Ian跳上去開心地開著,說要帶我去 法國 巴黎 ,看埃菲爾鐵塔,真是在 奧蘭多 看了 法國 館後念念不忘。
渥太華自助遊攻略
↑加拿大文明博物館
渥太華自助遊攻略
↑加拿大文明博物館
渥太華自助遊攻略
↑加拿大文明博物館
渥太華自助遊攻略
↑加拿大文明博物館
渥太華自助遊攻略
↑加拿大文明博物館
渥太華自助遊攻略
↑加拿大文明博物館
渥太華自助遊攻略
↑加拿大文明博物館
渥太華自助遊攻略
↑加拿大文明博物館 兒童博物館所有物件製作精良,細節處處逼真,毫不含糊,連大人都仿佛走進了童話世界,讓人沉醉其中,流連忘返。但這裡又處處充滿了真實的生活細節,寓教於樂,讓孩子們邊玩邊學,在快樂中增長了知識。可見館的設計者匠心十足。
兒童博物館此行給我很大的觸動,它摒棄了一切枯燥乏味的陳列,真正把這裡變成兒童的課堂和天地。在國內帶Ian刷過不少館和展會,最近還帶他去過 北京 天文館,但是國內的館最多能做到知識含量足夠豐富,而呈現形式不夠貼合孩子的接受程度。
下次來還想去刷一下農業博物館,據說也是很原生態、很有趣。
渥太華自助遊攻略
↑加拿大文明博物館 依依不捨地離開兒童博物館,走馬觀花地在文明博物館里轉轉。
一層設有兩個大型永久性的關於原住民的展廳,有數十根圖騰柱聳立著,充滿著土著文化的氣息。這一片空間感覺有三層樓那麼高,氣勢宏偉,印第安文化是 加拿大 文明的基礎,它與外來多種文化共同鑄就了現在的 加拿大 文明,所以博物館才用這麼恢弘的空間展示吧。
三樓是 加拿大 展廳(Canada Hall), 展覽 歐洲 移民開拓 加拿大 , 和其他民族移民 (包括華人) 建設 加拿大 的歷史。是的, 加拿大 從未忘記華人移民的貢獻。
四層是面對面: 加拿大 名人館,主要介紹了為締造、建設 加拿大 做出貢獻的27個特殊人物。
渥太華自助遊攻略
↑加拿大文明博物館 另一個永久展廳: 加拿大 郵政博物館(Canadian Postal Museum)。
以郵政通信歷史為展覽主題,是 加拿大 郵政公司1971年建立的,1988年成為文明博物館的組成部分。
渥太華自助遊攻略
↑加拿大文明博物館 博物館里特備了放大鏡,以便游客能仔細觀察郵票的細節。
渥太華自助遊攻略
↑加拿大文明博物館 郵政博物館隔壁,我們轉了個特別的小館,專門陳列 加拿大 歷史上關於兒童的真實故事。也許是太冷門了,這個館自始都空無一人,只我和Ian兩個人走在其中,平添了幾分肅穆。
作為故事主角的兒童們,多在本該無憂的年紀經歷著時代的動蕩和變遷,沒有一個得以善終,看完心情有點沉重。
渥太華自助遊攻略
↑加拿大文明博物館 從文明博物館出來豁然開朗,遠遠可以望見對面的國會山和國會大廈。
渥太華自助遊攻略
↑加拿大文明博物館
渥太華自助遊攻略
↑加拿大文明博物館
渥太華自助遊攻略
↑加拿大文明博物館 文明博物館的外型,採用獨特的現代化設計,運用流暢的波浪曲線,極富美感,仿佛鋼琴的鍵盤彈奏著 加拿大 文明的華美樂章。
渥太華自助遊攻略
↑加拿大文明博物館
渥太華自助遊攻略
↑加拿大文明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