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波蘭,怎知波瀾不驚
                                    也許 波蘭 從來都不是一個熱門的旅行目的地,除了一些稍有年歲懷有某種特殊情結的人會特意繞道這裡,很少有人會專程為這一個在 歐洲 領土面積還算是大的國家奢侈地安排一個長假。 波蘭 ,這確實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在它的領土上寫滿了無限的心酸與無奈,好在,曾經這些所有的滿目瘡痍,在堅強不屈的 波蘭 人民手中,都變成了一幅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捲。  
華沙:扔下耳機,遇見肖邦 初到 華沙 ,收到一個迷你的中文旅游宣傳冊,叫做“肖邦的 華沙 ”。的確,這個人名和這座城市有著無法分割的聯繫,每次看到這個名字和本來屬於他的這座城,想到最終卻是永遠落客他鄉的歸宿,就只能無盡的嘆息,唯有那顆永遠跳躍的心臟和那些不朽的音符成為了這座城市永恆的靈魂。
初到 華沙 ,收到一個迷你的中文旅游宣傳冊,叫做“肖邦的 華沙 ”。的確,這個人名和這座城市有著無法分割的聯繫,每次看到這個名字和本來屬於他的這座城,想到最終卻是永遠落客他鄉的歸宿,就只能無盡的嘆息,唯有那顆永遠跳躍的心臟和那些不朽的音符成為了這座城市永恆的靈魂。 
 我想, 華沙 城中最出名的一條街就是 克拉科夫 郊區大街了,這條連接橫貫 華沙 城東西的主街與老城皇宮廣場的街道也是我開始游覽 華沙 的起點,何況,要想跟著旅游小冊子開始在 華沙 尋找有關肖邦的印跡,這條街是最佳的起點,因為絕大部分和肖邦有關的地點都分佈在這條街的兩側。
我想, 華沙 城中最出名的一條街就是 克拉科夫 郊區大街了,這條連接橫貫 華沙 城東西的主街與老城皇宮廣場的街道也是我開始游覽 華沙 的起點,何況,要想跟著旅游小冊子開始在 華沙 尋找有關肖邦的印跡,這條街是最佳的起點,因為絕大部分和肖邦有關的地點都分佈在這條街的兩側。 

 沿著 克拉科夫 郊區大街往北走,一座哥白尼的雕像矗立在路中央的廣場之中,與肖邦一起,哥白尼和居裡夫人一同為國人知道 波蘭 這個國家的三張名片。與哥白尼雕像相對的就是扎莫伊斯基宮殿,肖邦的妹妹 伊莎貝拉 曾經居住在這裡,它的套間里擺放著肖邦的遺物。如今這座宮殿為 華沙 大學的部分學系使用,並不對外開放參觀。
沿著 克拉科夫 郊區大街往北走,一座哥白尼的雕像矗立在路中央的廣場之中,與肖邦一起,哥白尼和居裡夫人一同為國人知道 波蘭 這個國家的三張名片。與哥白尼雕像相對的就是扎莫伊斯基宮殿,肖邦的妹妹 伊莎貝拉 曾經居住在這裡,它的套間里擺放著肖邦的遺物。如今這座宮殿為 華沙 大學的部分學系使用,並不對外開放參觀。  於 克拉科夫 郊區大街來說,聖十字教堂是一個非常顯眼的存在,它的兩座鐘樓即便是走了很遠也能清楚地看到。作為 華沙 最古老和最大的巴 洛克 式天主教堂,肖邦的妹妹 伊莎貝拉 和艾米莉亞都是在這裡接受洗禮的,似乎肖邦一家的許多重要時刻都與這裡息息相關。
於 克拉科夫 郊區大街來說,聖十字教堂是一個非常顯眼的存在,它的兩座鐘樓即便是走了很遠也能清楚地看到。作為 華沙 最古老和最大的巴 洛克 式天主教堂,肖邦的妹妹 伊莎貝拉 和艾米莉亞都是在這裡接受洗禮的,似乎肖邦一家的許多重要時刻都與這裡息息相關。 
 聖十字教堂的內飾談不上讓人驚艷,不過進入裡面的人大多是為了那根藏有肖邦心髒的 石柱 。
聖十字教堂的內飾談不上讓人驚艷,不過進入裡面的人大多是為了那根藏有肖邦心髒的 石柱 。 
 肖邦生於 波蘭 ,曾經在 華沙 國家高等音樂學校學習音樂七年, 華沙 起義失敗後被迫離開祖國,定居 巴黎 ,只是不曾想到1830年的離開竟然成為了永別,從此之後再未有機會踏足祖國的土地。1849年肖邦去世後,曾交代將遺體運回 波蘭 ,卻因為當時的政治狀況無法如願,被葬在了 巴黎 的拉雪茲公墓中。直到他去世後96年之後,他的心臟被嵌入了聖十字教堂的這根支柱之中。
肖邦生於 波蘭 ,曾經在 華沙 國家高等音樂學校學習音樂七年, 華沙 起義失敗後被迫離開祖國,定居 巴黎 ,只是不曾想到1830年的離開竟然成為了永別,從此之後再未有機會踏足祖國的土地。1849年肖邦去世後,曾交代將遺體運回 波蘭 ,卻因為當時的政治狀況無法如願,被葬在了 巴黎 的拉雪茲公墓中。直到他去世後96年之後,他的心臟被嵌入了聖十字教堂的這根支柱之中。  教堂內部多了份肅穆與莊嚴,每一位路過嵌有肖邦心髒的那根支柱時都會停下來瞻仰片刻,向這位偉大的音樂家致敬。話說二戰期間,德軍轟炸 華沙 前, 華沙 市民提前從支柱中取出了肖邦的心臟保護起來,二戰結束後,教堂重建,人們又把肖邦的心臟放了回去,最為整座城市的靈魂。與此同時,肖邦在 波蘭 的故人從 波蘭 帶去一罐沙土,灑在了拉雪茲公墓中肖邦的墓碑之上,象徵著他從此長眠於與故土之下,每次想到這段情節就覺得無限心酸。
教堂內部多了份肅穆與莊嚴,每一位路過嵌有肖邦心髒的那根支柱時都會停下來瞻仰片刻,向這位偉大的音樂家致敬。話說二戰期間,德軍轟炸 華沙 前, 華沙 市民提前從支柱中取出了肖邦的心臟保護起來,二戰結束後,教堂重建,人們又把肖邦的心臟放了回去,最為整座城市的靈魂。與此同時,肖邦在 波蘭 的故人從 波蘭 帶去一罐沙土,灑在了拉雪茲公墓中肖邦的墓碑之上,象徵著他從此長眠於與故土之下,每次想到這段情節就覺得無限心酸。 

 與聖十字教堂相對的是古老的 華沙 大學,大門旁有一個小小的黑色木牌,上面寫著“弗里德里克·肖邦曾經於1817年至1827年在 華沙 大學的校園中學習和生活”。
與聖十字教堂相對的是古老的 華沙 大學,大門旁有一個小小的黑色木牌,上面寫著“弗里德里克·肖邦曾經於1817年至1827年在 華沙 大學的校園中學習和生活”。 

 走進 華沙 大學,校園內一片寧靜,與國內的大學相比, 華沙 大學就要顯得袖珍許多了。校園內的卡吉米若夫斯基宮殿原本是國王的夏宮,後來設立了騎士學校,現在成為了 華沙 大學的一部分,當年肖邦在校園內學習時就住在這座建築內,不知道兩百多年後的今天,人們穿行在校園中,是否看見過兩百年前肖邦的身影。
走進 華沙 大學,校園內一片寧靜,與國內的大學相比, 華沙 大學就要顯得袖珍許多了。校園內的卡吉米若夫斯基宮殿原本是國王的夏宮,後來設立了騎士學校,現在成為了 華沙 大學的一部分,當年肖邦在校園內學習時就住在這座建築內,不知道兩百多年後的今天,人們穿行在校園中,是否看見過兩百年前肖邦的身影。  追尋肖邦的足跡似乎也是 華沙 大力打造的一張城市觀光名片,將那些與肖邦有關的地點串聯在一起,形成一條肖邦之路。每一處與肖邦有關的地方都放置了這樣一張黑色的 大理 石凳,光滑的石面上有整條肖邦之路的分佈與該處地點的簡介。只要按下那個圓形的按鈕,一首肖邦創作的樂曲就緩緩播放,悅耳的琴聲流淌至心田,讓人感覺這條肖邦之路也是一條悅耳的音樂之路。
追尋肖邦的足跡似乎也是 華沙 大力打造的一張城市觀光名片,將那些與肖邦有關的地點串聯在一起,形成一條肖邦之路。每一處與肖邦有關的地方都放置了這樣一張黑色的 大理 石凳,光滑的石面上有整條肖邦之路的分佈與該處地點的簡介。只要按下那個圓形的按鈕,一首肖邦創作的樂曲就緩緩播放,悅耳的琴聲流淌至心田,讓人感覺這條肖邦之路也是一條悅耳的音樂之路。  沿著 克拉科夫 郊區大街繼續往北走,路過聖母訪問會教堂,這座在二戰中幸存下來的教堂與肖邦的聯繫就是在肖邦在就讀 華沙 大學期間,每周都會在這裡的彌撒期間演奏風琴。這座十七世紀 法國 修女建造的教堂內部有一個別緻的船型講壇。
沿著 克拉科夫 郊區大街繼續往北走,路過聖母訪問會教堂,這座在二戰中幸存下來的教堂與肖邦的聯繫就是在肖邦在就讀 華沙 大學期間,每周都會在這裡的彌撒期間演奏風琴。這座十七世紀 法國 修女建造的教堂內部有一個別緻的船型講壇。 
 許多 歐洲 國家的總統府都顯得很低調簡陋,完全不能和曾經盛極一時的帝國皇宮相比, 波蘭 也不例外。如果不是門外的重兵把守和國旗,路過這裡的時候很難把它和國家元首的辦公地點聯繫在一起。肖邦與這裡的聯繫似乎比較牽強,因為他曾經於1818年2月24日在這裡一演成名。四座 石獅 子的雕像據說從肖邦時代就一直守護著總統府,門前的雕像是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的 波蘭 領導人約瑟夫親王。
許多 歐洲 國家的總統府都顯得很低調簡陋,完全不能和曾經盛極一時的帝國皇宮相比, 波蘭 也不例外。如果不是門外的重兵把守和國旗,路過這裡的時候很難把它和國家元首的辦公地點聯繫在一起。肖邦與這裡的聯繫似乎比較牽強,因為他曾經於1818年2月24日在這裡一演成名。四座 石獅 子的雕像據說從肖邦時代就一直守護著總統府,門前的雕像是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的 波蘭 領導人約瑟夫親王。  第一天參觀總統府的時候,正舉行著七年前因墜機而生亡的前總統卡欽斯基的公祭,整個總統府四周的道路都封閉戒嚴,好在最後一天回到 華沙 的時候終於有機會走到總統府面前一看究竟,那些鮮花寄托著民眾對前總統的無限哀思。
第一天參觀總統府的時候,正舉行著七年前因墜機而生亡的前總統卡欽斯基的公祭,整個總統府四周的道路都封閉戒嚴,好在最後一天回到 華沙 的時候終於有機會走到總統府面前一看究竟,那些鮮花寄托著民眾對前總統的無限哀思。 
 從總統府對直穿過 克拉科夫 郊區大街沒多遠就可以走到薩斯基花園和前面的勝利廣場。原本有一座薩斯基宮殿矗立在這裡,不過二戰時期完全被炸毀了,至今並未在原址重建,而是僅僅修建了一個無名烈士墓,以紀念那些在無數次戰爭中為國捐軀的無名英雄。
從總統府對直穿過 克拉科夫 郊區大街沒多遠就可以走到薩斯基花園和前面的勝利廣場。原本有一座薩斯基宮殿矗立在這裡,不過二戰時期完全被炸毀了,至今並未在原址重建,而是僅僅修建了一個無名烈士墓,以紀念那些在無數次戰爭中為國捐軀的無名英雄。 
 兩百年前的 華沙 高中就在勝利廣場上,肖邦的父親曾在學校里教學法語,年幼的肖邦和大姐路德維卡就住在這裡。這個樹木環繞、綠地如茵的公園中不知留下了多少童年肖邦嬉戲打鬧的歡快身影。
兩百年前的 華沙 高中就在勝利廣場上,肖邦的父親曾在學校里教學法語,年幼的肖邦和大姐路德維卡就住在這裡。這個樹木環繞、綠地如茵的公園中不知留下了多少童年肖邦嬉戲打鬧的歡快身影。 
 勝利廣場的一角就是聖三一路德教堂,這個曾經 華沙 城中最高的建築毀於 華沙 起義期間,戰後重建。1825年肖邦的一場演奏讓當時在座的 俄羅斯 沙皇 亞歷山大 一世印象深刻,最終沙皇贈予了肖邦一顆鑽戒。
勝利廣場的一角就是聖三一路德教堂,這個曾經 華沙 城中最高的建築毀於 華沙 起義期間,戰後重建。1825年肖邦的一場演奏讓當時在座的 俄羅斯 沙皇 亞歷山大 一世印象深刻,最終沙皇贈予了肖邦一顆鑽戒。 
                                
							
						
						
                        
						
						
					
					
					
					
					華沙:扔下耳機,遇見肖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