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游膠東半島:煙臺篇 一、山上盡看萬國風 海邊逐浪夕照紅
                                    以“山海仙境·葡萄酒城”美譽著稱的 煙臺 是本次膠東半島之行的第三站。  
  
煙臺 ,以前從未踏足,卻一直心存好感並非常憧憬嚮往之!是因為留在童年記憶里那“ 煙臺 蘋果”的芳香,還是因為那享譽中外的“張裕葡萄酒”的雋永回味?抑或是因為八仙過海的神話傳奇和海市蜃樓的夢幻美景?細細想來,應該都是!
13:06 青島 站始發的C6506城際動車,14:40準時到達 煙臺 南站,出站後再坐始發的高鐵巴士2號線,約1h到達了預定的酒店。 一切安排停當,看天氣晚晴,天色尚早,全然忘卻了早上在八 大關 被雨淋的慘狀,決定去趟附近的 煙臺 山。酒店在芝罘區政府附近的市府街,距 煙臺 山不到1km。
一切安排停當,看天氣晚晴,天色尚早,全然忘卻了早上在八 大關 被雨淋的慘狀,決定去趟附近的 煙臺 山。酒店在芝罘區政府附近的市府街,距 煙臺 山不到1km。  
意外的是,去 煙臺 山途中的幾條街有些看頭,特別是海關街和海岸街上的一些近代建築。原來, 煙臺 山周邊曾集中了近代 煙臺 的幾乎全部商業、金融機構,是當時不折不扣的 煙臺 CBD。
  
海關街已有150多年的歷史,位於 煙臺 山的西南側。1861年8月22日清政府宣佈 煙臺 對外開埠,1862年建 東海 關,遂有了海關街。這條街北起 煙臺 山西 路、南至阜民街,由於地處海關、臨近碼頭,優越的地理位置,當年這裡聚集了大量的銀行和洋行,其繁華程度不言而喻。
的確,街兩側的房子很有特點,雖說沒有 上海 、 青島 的那些近代建築來得精美、氣派,但質朴的外表仍掩不住昔日的風華。
  
英商卜內門洋鹼有限公司舊址。
卜內門公司—— 英國 帝國化學工業集團前身,全球最大的建築裝飾漆供應商,在全球化工行業排名前十,世界五百強之一,市場上著名的油漆品牌“多樂士(DULUX)“就是其旗下的品牌之一。
20世紀初,英商卜內門在 上海 設立卜內門洋鹼有限公司,進口洋鹼和染料、西藥、肥料、農藥等化學品,出口 中國 傳統土特產品,壟斷 中國 市場。看來這個賣洋鹼的洋人在 煙臺 也設立了子公司。 ↑煙臺山 每一棟都不一樣,每一棟都很有看頭。
 ↑煙臺山 每一棟都不一樣,每一棟都很有看頭。  
岩城商行舊址。其南首,阜民街上的 煙臺 榮祥海鮮酒店,幾番路過,總是顧客盈門,座無虛席。 ↑煙臺山 風過留聲,但這是一座稍顯破敗的三層洋樓似乎沒有透露出它的前世與今生。
 ↑煙臺山 風過留聲,但這是一座稍顯破敗的三層洋樓似乎沒有透露出它的前世與今生。  ↑煙臺山 德國 郵局舊址。 德國 人於1892年在 煙臺 設立郵局,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撤銷。
 ↑煙臺山 德國 郵局舊址。 德國 人於1892年在 煙臺 設立郵局,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撤銷。  ↑煙臺山 雖粗服亂頭,卻不掩國色。
 ↑煙臺山 雖粗服亂頭,卻不掩國色。  ↑煙臺山 海岸街位於 煙臺 山南 側。這是一條外國領事館、洋行、娛樂場所密集的濱海老街。南側有 挪威 領事館、 芬蘭 領事館、敦和洋行、 信豐 公司、 德國 郵局等舊址,至今保存完整,每座建築都在向游人述說著自己的百年故事。
 ↑煙臺山 海岸街位於 煙臺 山南 側。這是一條外國領事館、洋行、娛樂場所密集的濱海老街。南側有 挪威 領事館、 芬蘭 領事館、敦和洋行、 信豐 公司、 德國 郵局等舊址,至今保存完整,每座建築都在向游人述說著自己的百年故事。  
  
從海關街右拐向東入海岸街,便是處於海岸街與海關街丁字路口的市立 煙臺 醫院舊址。 ↑煙臺山 緊連著的是法商 永興 洋行。
 ↑煙臺山 緊連著的是法商 永興 洋行。  
建築風情依舊,歲月沉澱後的韻味也有跡可尋。 ↑煙臺山 時間如水,歲月是牆上流過的光影。
 ↑煙臺山 時間如水,歲月是牆上流過的光影。  
煙臺 郵政局舊址。1878年, 煙臺 成為清政府首次在全國設立五大郵政機構所在地之一,1887年設立 煙臺 郵政總局,管轄 山東 省內各郵政分局與代辦所,1913年改設一等郵政局。  ↑煙臺山 徜徉其間,那一磚一瓦仿佛述說著那些年的過往煙雲。
 ↑煙臺山 徜徉其間,那一磚一瓦仿佛述說著那些年的過往煙雲。  
在 煙臺 山景區的入口處,是一座四坡頂的平房,小小的建築是 大名 鼎鼎的美孚洋行舊址。120年前, 洛克 菲勒家族的石油帝國觸角已經伸向了大洋彼岸的 中國 煙臺 。 ↑煙臺山 俄國克利頓飯店舊址。有資料顯示,克利頓飯店1910年建成,曾是 煙臺 著名的西餐廳,由俄國商人開辦,以經營俄式大菜而享有盛名。而它的鼎鼎 大名 更多是來自一樁歷史事件———1912年,孫 中山 北上途經 煙臺 時,曾下榻於此。
 ↑煙臺山 俄國克利頓飯店舊址。有資料顯示,克利頓飯店1910年建成,曾是 煙臺 著名的西餐廳,由俄國商人開辦,以經營俄式大菜而享有盛名。而它的鼎鼎 大名 更多是來自一樁歷史事件———1912年,孫 中山 北上途經 煙臺 時,曾下榻於此。  ↑煙臺山 順昌 商行舊址和旁邊不起眼的 芬蘭 領事館舊址。
 ↑煙臺山 順昌 商行舊址和旁邊不起眼的 芬蘭 領事館舊址。  ↑煙臺山 倚著牆角走過去,仿佛走了一段歲月。
 ↑煙臺山 倚著牆角走過去,仿佛走了一段歲月。  
順昌 商行舊址門邊西牆壁上嵌著一塊路牌石,刻有“吉卜力街”字樣。 ↑煙臺山 吉卜力街說的就是克利頓飯店與 順昌 商行之間這條一華裡長不到10米寬的 朝陽 街。“ 煙臺 七分美,三分在 朝陽 ”,街道上曾彙集了100多家中外企業,是 煙臺 從一個自然經濟的集市走向現代城市的起點。街北端正對著 煙臺 山入口處,向南則到北馬路。沿著街的兩側有許多風格各異的小洋樓,不巧的是,路過時正在修繕,街的兩頭被廣告牌擋得嚴嚴實實的,無法窺探!
 ↑煙臺山 吉卜力街說的就是克利頓飯店與 順昌 商行之間這條一華裡長不到10米寬的 朝陽 街。“ 煙臺 七分美,三分在 朝陽 ”,街道上曾彙集了100多家中外企業,是 煙臺 從一個自然經濟的集市走向現代城市的起點。街北端正對著 煙臺 山入口處,向南則到北馬路。沿著街的兩側有許多風格各異的小洋樓,不巧的是,路過時正在修繕,街的兩頭被廣告牌擋得嚴嚴實實的,無法窺探!  ↑煙臺山 步入 煙臺 山的正門時,恰好下午五點。當“ 煙臺 藍”配上 煙臺 的“城市記憶”,別有一番風景!
 ↑煙臺山 步入 煙臺 山的正門時,恰好下午五點。當“ 煙臺 藍”配上 煙臺 的“城市記憶”,別有一番風景!  ↑煙臺山 煙臺 山是明代狼煙墩台的所在地。據史書記載,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為防倭寇侵擾,在此山修建狼煙墩台,也稱烽火臺,發現敵情,晝則升煙,夜則舉火,以為警報,人們就把建烽火臺的這座山稱為“ 煙臺 山”, 煙臺 市亦由此得名。
 ↑煙臺山 煙臺 山是明代狼煙墩台的所在地。據史書記載,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為防倭寇侵擾,在此山修建狼煙墩台,也稱烽火臺,發現敵情,晝則升煙,夜則舉火,以為警報,人們就把建烽火臺的這座山稱為“ 煙臺 山”, 煙臺 市亦由此得名。  
按照不平等的《 天津 條約》規定, 山東 地區只開放一個通商口岸——登州( 蓬萊 )。據記載,1861年初, 英國 駐華公使派馬禮遜到登州籌辦領事館和開埠事宜。因登州港水淺,且沒有船舶避風場所,馬禮遜遂東下 煙臺 ,選中地理位置優越和港灣條件優良的 煙臺 取代登州。1861年5月,清廷批准將通商口岸由登州改為 煙臺 。一八六二年 英國 首先在 煙臺 山上建立了領事館,之後, 美國 、 法國 、 日本 、 德國 西班牙 、 意大利 、 荷蘭 等十七個國家相繼在 煙臺 山附近設立了領事館。這些領事館代表了十七個國家的不同建築風格和文化特色,並與 煙臺 山附近的外國商社、洋行、俱樂部形成了建築風格別具特色的近代外國建築群。
煙臺 山景區集海濱風光、開埠文化、文物遺址、人文景觀、異國風情於一體,目前已經免費參觀,夏季開放時間:7:30-18:30。 ↑煙臺山 煙臺 山近代建築群已被國務院批准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煙臺山 煙臺 山近代建築群已被國務院批准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煙臺山 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煙臺山 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煙臺山 “ 煙臺 山”LOGO,三個醒目的大字,是我國著名書法家武中奇先生96歲高齡的時候親筆為 煙臺 山題寫的。
 ↑煙臺山 “ 煙臺 山”LOGO,三個醒目的大字,是我國著名書法家武中奇先生96歲高齡的時候親筆為 煙臺 山題寫的。  ↑煙臺山
 ↑煙臺山  ↑煙臺山
 ↑煙臺山  ↑煙臺山 順著臺階向山上走,所到的第一個景點就是 美國 領事館領事官邸舊址。
 ↑煙臺山 順著臺階向山上走,所到的第一個景點就是 美國 領事館領事官邸舊址。  ↑煙臺山 美領館於1863年設立,現存建築建於上世紀初,系美式兩層磚木結構別墅,四坡頂帶閣樓,清水牆面。現闢為“ 煙臺 開埠陳列館”。
 ↑煙臺山 美領館於1863年設立,現存建築建於上世紀初,系美式兩層磚木結構別墅,四坡頂帶閣樓,清水牆面。現闢為“ 煙臺 開埠陳列館”。  ↑煙臺山 左手邊這幢建築是德式樓,是當時 德國 富商的一幢私人住宅。
 ↑煙臺山 左手邊這幢建築是德式樓,是當時 德國 富商的一幢私人住宅。  ↑煙臺山
 ↑煙臺山  ↑煙臺山
 ↑煙臺山  ↑煙臺山 現被闢為膠東革命陳列室。
 ↑煙臺山 現被闢為膠東革命陳列室。  ↑煙臺山 屋頂富有異國情調。
 ↑煙臺山 屋頂富有異國情調。  ↑煙臺山 陳列室旁邊這幢房子應該是現在的辦公樓吧。
 ↑煙臺山 陳列室旁邊這幢房子應該是現在的辦公樓吧。  ↑煙臺山 美國 領事館 西北 邊,是原“ 東海 關檢察長官邸”,建於十九世紀中葉,為 英國 在 亞洲 的早期“外廊式”建築,單層,磚木結構,四坡頂,四周設有外廊。
 ↑煙臺山 美國 領事館 西北 邊,是原“ 東海 關檢察長官邸”,建於十九世紀中葉,為 英國 在 亞洲 的早期“外廊式”建築,單層,磚木結構,四坡頂,四周設有外廊。 
                                
							
						
						
                        
						
						
					
					
					
					
					煙臺 ,以前從未踏足,卻一直心存好感並非常憧憬嚮往之!是因為留在童年記憶里那“ 煙臺 蘋果”的芳香,還是因為那享譽中外的“張裕葡萄酒”的雋永回味?抑或是因為八仙過海的神話傳奇和海市蜃樓的夢幻美景?細細想來,應該都是!
13:06 青島 站始發的C6506城際動車,14:40準時到達 煙臺 南站,出站後再坐始發的高鐵巴士2號線,約1h到達了預定的酒店。

意外的是,去 煙臺 山途中的幾條街有些看頭,特別是海關街和海岸街上的一些近代建築。原來, 煙臺 山周邊曾集中了近代 煙臺 的幾乎全部商業、金融機構,是當時不折不扣的 煙臺 CBD。
海關街已有150多年的歷史,位於 煙臺 山的西南側。1861年8月22日清政府宣佈 煙臺 對外開埠,1862年建 東海 關,遂有了海關街。這條街北起 煙臺 山西 路、南至阜民街,由於地處海關、臨近碼頭,優越的地理位置,當年這裡聚集了大量的銀行和洋行,其繁華程度不言而喻。
的確,街兩側的房子很有特點,雖說沒有 上海 、 青島 的那些近代建築來得精美、氣派,但質朴的外表仍掩不住昔日的風華。
英商卜內門洋鹼有限公司舊址。
卜內門公司—— 英國 帝國化學工業集團前身,全球最大的建築裝飾漆供應商,在全球化工行業排名前十,世界五百強之一,市場上著名的油漆品牌“多樂士(DULUX)“就是其旗下的品牌之一。
20世紀初,英商卜內門在 上海 設立卜內門洋鹼有限公司,進口洋鹼和染料、西藥、肥料、農藥等化學品,出口 中國 傳統土特產品,壟斷 中國 市場。看來這個賣洋鹼的洋人在 煙臺 也設立了子公司。

岩城商行舊址。其南首,阜民街上的 煙臺 榮祥海鮮酒店,幾番路過,總是顧客盈門,座無虛席。




從海關街右拐向東入海岸街,便是處於海岸街與海關街丁字路口的市立 煙臺 醫院舊址。

建築風情依舊,歲月沉澱後的韻味也有跡可尋。

煙臺 郵政局舊址。1878年, 煙臺 成為清政府首次在全國設立五大郵政機構所在地之一,1887年設立 煙臺 郵政總局,管轄 山東 省內各郵政分局與代辦所,1913年改設一等郵政局。 

在 煙臺 山景區的入口處,是一座四坡頂的平房,小小的建築是 大名 鼎鼎的美孚洋行舊址。120年前, 洛克 菲勒家族的石油帝國觸角已經伸向了大洋彼岸的 中國 煙臺 。



順昌 商行舊址門邊西牆壁上嵌著一塊路牌石,刻有“吉卜力街”字樣。



按照不平等的《 天津 條約》規定, 山東 地區只開放一個通商口岸——登州( 蓬萊 )。據記載,1861年初, 英國 駐華公使派馬禮遜到登州籌辦領事館和開埠事宜。因登州港水淺,且沒有船舶避風場所,馬禮遜遂東下 煙臺 ,選中地理位置優越和港灣條件優良的 煙臺 取代登州。1861年5月,清廷批准將通商口岸由登州改為 煙臺 。一八六二年 英國 首先在 煙臺 山上建立了領事館,之後, 美國 、 法國 、 日本 、 德國 西班牙 、 意大利 、 荷蘭 等十七個國家相繼在 煙臺 山附近設立了領事館。這些領事館代表了十七個國家的不同建築風格和文化特色,並與 煙臺 山附近的外國商社、洋行、俱樂部形成了建築風格別具特色的近代外國建築群。
煙臺 山景區集海濱風光、開埠文化、文物遺址、人文景觀、異國風情於一體,目前已經免費參觀,夏季開放時間:7:30-18: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