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旅遊攻略
  • 普陀心語(史上最強的舟山普陀山旅游攻略,2017年1月第三次更新)

普陀心語(史上最強的舟山普陀山旅游攻略,2017年1月第三次更新)

普陀山自助遊攻略
普陀山自助遊攻略
普陀山自助遊攻略
普陀山自助遊攻略
羅列2010年2月、2012年1月、2012年12月和2014年1月在同一位置所拍攝的四張照片,現在看來也是挺有意思的。

慧濟禪寺景區綜合推薦指數: 全島海拔最高的位置,也是唯一既可以觀日出,又可以觀日落的景點。整個區域自然風光類似 西天景區 ,但沒有眾多庵院,而是由全島第三大寺慧濟禪寺取而代之。由於地理位置較偏,游客不多,周邊住宿也不多,建議前往游客註意控制時間,如拍攝日出日落,最好攜帶手電筒。建議天氣晴好的日子選擇前往。
普陀山自助遊攻略
上圖拍攝於2014年1月的 佛頂山 ,林蔭道間的熊貓。

普陀山自助遊攻略
慧濟寺推薦指數: 慧濟寺 位於 佛頂山 上,因處 佛頂山 中間谷地,俗稱 佛頂山 寺,為 普陀山 第三大寺。原有石亭、供石佛。
普陀山自助遊攻略
上圖拍攝於2014年1月。

因為山勢的限制, 慧濟寺 中軸線上僅有兩進大殿,兩側有一字排開的大悲樓、地藏殿等。
主殿天王殿傍山而建,與 普陀山 其他寺院不同,主殿大雄寶殿供奉釋迦牟尼,兩邊由阿難與迦葉侍之,大殿兩廂各有10尊塑像,是傳說中的“二十諸天”,後兩側供奉千手觀音木雕像。
普陀山自助遊攻略
上圖拍攝於2014年1月。

寺內還保存有御印三枚,分別為明萬曆年間銅印,清乾隆六年(1795)金印,嘉 慶元 年(1796)玉印。寺院入口處題刻“入三摩地”四個大字,系1982年慶華法師臨董其昌字跡所書。
普陀山自助遊攻略
上圖拍攝於2014年1月,圖為 慧濟寺 入口處。

由於每次上島的時間不多,慧濟禪寺牛牛並非每次都會去的。如遇到晴朗天氣,總會在 西天景區 和 佛頂山 中擇其一登之,所以慧濟禪寺的照片並不多。

『歷史』
明朝(1368-1574年)僧人圓慧初創,名慧濟庵。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僧人能積擴庵為寺,建 圓通殿 、玉皇殿、齋樓等。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僧人 德化 請得《大藏經》,又經僧人文正大力建造,遂成巨剎,與 普濟寺 、 法雨寺 並稱 普陀山 三大禪寺。
解放初,僧善餘等居之。“文革”期間,被拆去禪堂700餘平方米,殿宇荒蕪,佛像被毀,寺由部隊進駐,至1979年撤出。
1980年開始,由本山佛協集資全面修複,重塑佛像。
1988年、1989年間, 新建 觀音殿,精塑2.7米高觀音 菩薩 像,又在四壁嵌雕觀音 菩薩 石刻像,彙集唐、宋、元、明、清等歷朝名畫家所繪的觀音寶像,由當代雕刻大師 杭州 黃良起德行製作。
1991年至1997年期間,觀音殿鐫刻歷代名畫觀音聖像123幀,建漢 白玉 蓮花池,翻建大悲閣和西廂樓。
新建 發電間、梅檀閣,拆建齋堂,重建閱藏樓。
1998年,監院戒忍發起鏨刻西院壁間釋迦佛應化事跡浮雕32幀,雕琢山門口龍宮。 佛頂山推薦指數: 佛頂山 主峰名白華頂、又名 菩薩 頂,為 普陀山 最高峰。山分支脈,分別向南、北、東伸延,主峰海拔288.2米,從遠處眺望,諸峰若拱,峰頂壘壘如杯瓢,覆於積水之上。峰巔方圓平坦,寬廣約20餘畝。白華頂時有雲霧繚繞,譽稱為“華頂雲濤”,為 普陀山 十二景之一。
普陀山自助遊攻略
↑佛頂山景區 上圖拍攝於2014年1月的 佛頂山 山門。 天燈臺推薦指數: 在 佛頂山 巔峰建塔,塔上置燈,曰“天燈臺”。後又修築一座望台,登臨此台,極目遠眺,可觀賞普陀洋和蓮花洋遼闊的山海景色。
普陀山自助遊攻略
上圖拍攝於2014年1月,當時望亭正在重建。 普陀鵝耳櫪推薦指數: 普陀鵝耳櫟是一種高大的落葉喬木,位於 慧濟寺 後園,是我國特有的珍稀瀕危樹種。此樹在1930年5月由我國著名植物學家鐘觀光首次發現,1932年經 南京 林科院院長陳萬鈞教授鑒別定名為“ 普陀鵝耳櫪 ”。樹齡約為200年,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樹種,到目前為止,世界上還沒有發現第二棵。這棵樹高13米,雌雄雖然同株,但花期不同,極難繁殖。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自然繁殖的幼樹。1989-1991年, 舟山 林科所採用有性和無性繁殖培育500多棵幼苗併進行遷地保護。
普陀鵝耳櫪 被譽為”普陀三寶“之一,但現在卻十分難找。牛牛於2014年1月上山尋找,圍著 慧濟寺 走了整整兩圈後,才在寺院後面的一個賣旅游紀念品的小攤背後發現這株名木。此樹生長的土壤在山道一側,落差近兩米,環境雜亂無章,基本沒法拍出像樣的照片。之後再上 普陀山 ,也並未再訪 佛頂山 。沿途留意山道兩側,可見多片鵝耳櫪培育地。 東海艦隊推薦指數: 普陀山 除了星羅棋佈的寺院,同時也是 東海 艦隊的防區和駐地之一。
普陀山自助遊攻略
上圖拍攝於2010年2月的 佛頂山 部隊大院,牛牛沒有過線哦。 刀劈石、猴子岩推薦指數: 慧濟寺 後門向西,對面上坡上聳立一石,石中一縫自頂到底,如刀切豆腐,一分為二,即刀劈石。傳說孫悟空與二郎神鬥法,一個筋斗翻落在 佛頂山 上,變成這塊大岩石。二郎神舉刀猛劈,一刀下去,石分兩半,卻不見孫悟空的影子。原來他早已遁去,在不遠的下坎另化一石,形似猴頭,正笑著目視二郎神刀劈山石的愚態,後人稱此石為猴子岩。牛牛從未留意過此處,來年再探。
海天佛國石,雲扶石推薦指數: “海天佛國 ”題刻於 普陀山 香雲路旁巨石上,每字一米見方,出自明代抗倭名將侯繼高手筆,書於明萬曆十六年(1588年),石因題得名,後來便成了 普陀山 的代稱。其上有“ 雲扶石 ”,石上有一小潭,承受天露。石旁有“雲海”“別有天地”。
普陀山自助遊攻略
上圖拍攝於2014年1月,當時路邊有一婦人在賣水,水是石間淌下的雨露,而瓶子都是回收過來空瓶。牛牛和熊貓登 佛頂山 時路過此處,偶遇一雲游僧人。閑聊幾句,還記臨走時僧人說,天地之間,要感謝的只有你的父母,他們給了你生命,而之後的一切,都是你自己修來的,只需隨著本心走就好了。

『典故』
相傳1962年,郭沫若游山,至 佛頂山 ,信口而出“ 佛頂山 頂佛”,並向同行者徵下聯。郭的秘書出“天一閣一天”以對,郭不以為佳,一姓郭的當地公社幹部出“ 雲扶石 扶雲”以對,郭沫若頗為贊賞,傳為佳話。 香雲古道推薦指數: 從 法雨寺 到 佛頂山 的石板路叫香雲路,它有1088級石階,全長約1公里。原為羊腸小道,道光緒三十年(1904年) 慧濟寺 主持文正和尚同監院慶祥和尚募化砌石而成。1982年重修,路旁有鐵欄桿,為游人攀扶、歇息提供方便。以下照片拍攝於2014年1月。
普陀山自助遊攻略
↑香雲古道 香雲路有時能看到磕長頭的僧人。

普陀山自助遊攻略
普陀山自助遊攻略
從 法雨寺 出發,我和熊貓一路上山,天氣不錯。

南天門景區綜合推薦指數: 全區以自然景觀為主,游客較少。 南天門 特殊的位置是他成為全島即可觀日出,又可觀日落的景點,雖說視線部分受阻,但聊勝於無。這裡是島上極少能夠找到的不用登高即可守候日落的位置。
普陀山自助遊攻略
上圖攝於2014年1月的 南天門 ,圖為碼頭黃昏。

普陀山自助遊攻略
游客碼頭推薦指數:
普陀山自助遊攻略
現有客運碼頭 新建 於2002年,航線主要通往 上海 、 寧波 、 朱家尖 、沈家門、定海、乍浦、 岱山 、 福州 、馬尾等地。
普陀山自助遊攻略
普陀山自助遊攻略
上圖拍攝於2014年11月。

最早的民間客運碼頭就在不遠處的 短姑道頭 ,但一有風浪,船隻就無法靠岸,交通相當不便,所以就建成了現在規模的碼頭。
從碼頭通往游客大廳的 通道 常年掛滿巨大的帳幔,頗為壯觀。
普陀山自助遊攻略
上圖拍攝於2012年1月,這也是牛牛第一篇 普陀山 游記“普陀心語”的封面照片。

之後每次到 普陀山 ,總會留意這條 通道 ,但再也難以拍到當年的場景,記憶中的畫面總是最令人想念的。
普陀山自助遊攻略
上圖拍攝於2014年1月,帳幔似乎已經換過幾次了吧。

距離客運碼頭不遠處便是貨運碼頭和前往 洛迦山 的小碼頭,島上民居、酒店的生活用品和飲水食材多由此處登島。
普陀山自助遊攻略
普陀山自助遊攻略
上圖拍攝於2012年1月。
朝聖門推薦指數:
普陀山自助遊攻略
“普陀聖境”門闕位於迎賓廣場的東側,筒瓦飛檐,鬥拱承托,稱朝聖門。門闕高7.5米,寬18.5米,進深6.7米,額題“普陀聖境”四個字出自當代書法家沙孟海先生之手。無論是朝山進香,或者是覽勝旅游,一踏入此門,就算是真正進入了“海天佛國”。
“闕”是指用於標識入口的標誌性建築物,能夠起到顯示威嚴、區別地域的作用,門闕背面書“觀音道場”。
普陀山自助遊攻略
上圖攝於2012年1月。

普陀山自助遊攻略
上圖拍攝於2014年1月,和熊貓一起上島,在停車場等車間隙隨手拍幾張照片,無意間將朝聖門納入鏡頭。
短姑道頭推薦指數: 短姑道頭 是 普陀山 最早的民間碼頭。在古文中“短”是“責備”的意思。
如今的 短姑道頭 似乎更像一個景點了,碼頭的作用早已被 新建 的碼頭所取帶。
普陀山自助遊攻略
2012年1月經過的時候正巧望見有人做在道頭盡頭,趕緊留影,卻是挺符合其意境的。

此地舊時原為海灘,灘上有“闊十餘米,長百來米,小石自相零附,兩側錯列巨細不一形狀各異的岩石”,有些石上鐫有“短姑古跡”等字樣,出沒於潮汐浪濤之中,成為舊時的天然船埠。船到 短姑道頭 邊,可是靠不了岸,還得用長不過一丈、寬不過三尺的小舢板擺渡。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 普陀山 住持了餘、蓮禪二僧因潮落潮漲,往來船隻靠岸不便,遂募資用巨石壘成長達11米,寬8米的石條道頭。在未建 普陀山 客運碼頭之前,凡前來 普陀山 參札進香、攬勝觀光者,都得由此登岸。
普陀山自助遊攻略

『典故』
相傳有姑嫂二人渡蓮花洋來朝山進香,船靠碼頭時,不巧小姑“天葵”來潮,她認為身子不潔,不敢下船進香,她的嫂嫂埋怨小姑無福理佛,叫她獃在小船中等她,便獨自進山拜佛去了。到了中午,潮水大漲,小船與岸相隔,小姑坐在船中,餓得發慌。正在此時,只見一村婦拎著飯籃走到碼頭邊,向潮 水裡 投下一些石塊,踩著這石塊來到小姑船,說是她嫂嫂托她捎來的米飯,便離船而去。過了不久,她嫂子進香回來,問起這件事,感到奇怪。忽然想起剛纔拜佛時,發現蓮座上觀音大士的裙子濕了一片,心裡馬上就明白了,原來這是觀世音 菩薩 做的善事。後來因為嫂子曾在這裡責備小姑,從此,姑嫂停船的地方被後人稱作“ 短姑道頭 ”,觀音大士給小姑送飯時投向潮 水裡 用以踩腳的石塊,稱為“短姑聖跡”。
海岸牌坊推薦指數: 海岸牌坊 位於短姑聖跡上方,建於1919年。四柱 三門 ,翠瓦飛檐,氣勢雄偉。刻有“ 南海 聖境”、“同登彼岸”、“寶伐迷津”、“金繩覺路”、“回頭是岸”五重匾額,是北洋政府黎元洪、徐世昌、馮國璋等人所題。門柱上刻有楹聯:“有感即通,千江有水千江月;無機不被,萬里無雲萬里天”,“一日二度潮,可聽其自來自去; 千山 萬重石,莫笑他無覺無知”,“聖跡著迦山,萬國生靈皆樂育;佛光騰海島,千年潮汐靜波濤”,“到這山來,未謁普門當先凈志;渡那海去,欲登彼岸須早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