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修路,走了一個地下過街道,塗鴉也塗得這麼有水平。為什麼我們這兒少見塗鴉呢?海外到處都是。   
這家商店的上面,淺浮雕的圖案是賣布,穿針引線等, 感覺像服裝店。  
我們是穿過 聖彼得 修道院而到達纜車站的。 聖彼得 修道院的外形,可以在後面的圖片看到。  
這是 聖彼得 修道院內部,牆壁和天花板上的綠色浮雕非常雅緻漂亮。  
登薩爾斯堡城堡,可以順山路爬上去(山路很寬闊的),也可乘纜車上去。我們年齡大了,還是舒適一點,乘坐纜車上山吧。這是始建於1892年的索道纜車。  
纜車的交匯設計得還是很科學的,這是纜車線中間的交匯點,兩輛纜車正在交匯 。  
參觀薩爾斯堡城堡,購票後,由景區的導覽帶領,按指定路線參觀,英語講解,會看到歷代薩爾斯堡城堡的演變及其模型,大型的管風琴,牢房和刑具等,當然最主要的就是可以鳥瞰薩爾斯堡老城。  
這是世界遺產薩爾斯堡老城區,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包含了中古世紀和巴 洛克 風格兩種建築群的城區。  
薩爾斯堡老城全景,中間最大的是薩爾斯堡主教堂,左面相鄰的為弗朗西斯卡教堂,往上圓頂為學院教堂,左邊雙塔為 聖彼得 修道院,大教堂右側單塔樓院子為薩爾斯堡博物館,遠處河對面中間,綠色長房為米拉貝爾公園,山上黃色建築為卡普茨納修道院。  
薩爾斯堡城堡後山的景象,嫻靜的鄉村景象。草坪中間的那幢小房子,好舒適哦。  
薩爾斯堡雪山,見證了一對 美國 青年的愛之吻。徵得他們的同意,拍下這一浪漫時刻。   
我們也在這裡留下難忘的記憶。   
下山我們沒有乘坐纜車,因為我們要去尋找位於半山腰的儂山修道院,電影音樂之聲的主要取景地。  
儂山修道院自公元714年建成以來一直保存到現在,它是 阿爾卑斯山 北部地區 最古老的女修道院。這就是儂山修道院,其實內部光線是非常暗的,我只能提高ISO感光度了。此地游客極少,因為交通不是很方便,大多游客都是循“音樂之聲”而來。  
看它的砂岩柱子,確實非常有歷史滄桑感。   
音樂之聲中修道院的鐵門,納粹士兵就是在這裡尋找 特拉 普上校和瑪麗亞修女一家 。  
薩爾斯堡大教堂內,一對正在點燃蠟燭的夫婦,不知道他們在祈禱什麼。   
這個街頭藝術,兩腳凌空,還是有一點難度的,可能也有那麼一點點技術含量吧,要掌握重心啊。  
天有一點點陰雨,老婆回賓館休息了,我繼續沿著薩爾斯堡河,尋找美麗的風光。  
這是薩爾斯堡的愛情橋,掛滿了各色鎖具。   
看,薩爾斯堡河在這裡拐了一個大彎, 左面的綠樹叢中是基督教堂,而後方則是薩爾斯堡老城和薩爾斯堡城堡。  
又是這一樹漂亮的紅花,襯映著歷盡滄桑的老城。   
這是當天傍晚在米拉貝爾花園拍攝的薩爾斯堡大教堂和薩爾斯堡城堡。   
這是次日早晨在米拉貝爾花園拍的大教堂和城堡,光線好一點,但還是沒有陽光。   
米拉貝爾花園內的侏儒雕塑  
米拉貝爾花園內有名的小飛馬   
薩爾斯堡園林局的工人,跪在地上佈置花壇圖案,據他們講這些花可以維持開放幾個月呢,好像是海棠花。  
將要離開米拉貝爾花園時,天晴了,太陽出來了,但我懶得再回到米拉貝爾宮去拍攝大教堂和城堡了。   
歐洲 好多賓館門口,還是掛著 臺灣 的中華民國的旗幟,好像五星紅旗倒不是很常見,其實現在大陸的游客絕對比 臺灣 的多,可能還是歷史遺留問題吧。  
好有中世紀氛圍的雕塑   
街頭雕塑,我看重的是後面兩位的穆斯林裝束。   
賓館對面就是聖塞 巴斯 教堂,這樣的雕塑,在教堂內倒也不常見。  
其實比較有名的是聖塞 巴斯 墓地,中間有鮮花的是莫扎特的妻子和父親的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