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旅遊攻略
  • 西北大環線 | 九段旋律,記錄車窗外西北3000km的西北路

西北大環線 | 九段旋律,記錄車窗外西北3000km的西北路

西北自助遊攻略
↑馬蹄寺 祁連山脈:《走馬》—奈熱祁連山 脈位於 絲綢之路 南側,有著草原風光與歷史的雜糅,萬畝草場緩緩起伏、農家樂在遠處冒著炊煙、石壁若隱若現、雲霧中的山峰、壯闊的峽谷在茂密蒼翠的樹叢中延伸、流淌的小溪,勾勒成一幅美好的畫面。牛羊星星點點遍佈草場山坡,浮雲變幻莫測點綴著湛藍天空,滿山遍地的野花訴說著 祁連 特有的浪漫。
西北自助遊攻略
↑祁連山草原
西北自助遊攻略
↑祁連山草原
西北自助遊攻略
↑祁連山草原
西北自助遊攻略
↑祁連山草原
西北自助遊攻略
↑祁連山草原
西北自助遊攻略
↑祁連山草原 經過崗什卡雪山,可以看到金黃的油菜花與銀白色的雪山。這一行,似乎每個畫面的顏色都不是單一的,草原有星星點點的牛羊點綴,戈壁上也生長著綠色的植物和黃色的小花,沙漠似乎有點格格不入,但也違和地冒出一股清泉,看來大自然真的是個不甘寂寞的主,也因此,不想讓我們的眼睛,有任何一刻的枯燥和疲憊。
西北自助遊攻略
↑祁連山草原
西北自助遊攻略
↑祁連山草原 門源:《Cheer》—先知瑪莉鋪天蓋地的油菜花在雪山的映襯下,色澤飽滿,氣勢磅礴,如一副在風中擺動的巨型油畫。七月中旬正是油菜花開的季節,漫山遍野的油菜花被拼成不同的文字圖案,還有到處吆喝賣油菜籽油、油菜花蜜的商販。 門源 縣內有五處油菜花觀景點:圓山、照壁山、花海芬芳浴、南山和達阪山,達阪山上的觀景點最近正在修建,但我們路過時剛好遇上大堵車,所以可以在空隙裡面拍幾張。
西北自助遊攻略
↑門源
西北自助遊攻略
↑門源
西北自助遊攻略
↑門源
西北自助遊攻略
↑門源
西北自助遊攻略
↑門源 塔爾寺:《溫暖的歸途》—張智旅行的最後,放在了藏傳佛教聖地塔爾寺,按常規路線,塔爾寺本是第一天的行程,可是我們的行程自行進行了調整,第一天直接趕赴 德令哈 ,沒有過多時間停留,於是在返程索性住在了 湟中 ,體驗了一下藏家客棧,於第二天清晨參觀了塔爾寺。
塔爾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的誕生地,因現有塔、後有寺故名“塔爾寺”,也是 西寧 周邊規模較大的一處藏傳佛教寺廟,因此每天僧人和信徒、游客絡繹不絕,九點鐘左右塔爾寺門口已經人滿為患。
西北自助遊攻略
↑塔爾寺 剛進入大門口,就看到塔爾寺的標誌性建築——善逝八塔(也稱如來八塔,藏語袞本賢 巴林 ),很多關於塔爾寺的宣傳資料上都是以這八座白塔作為標誌的。沿順時針參觀順序依次看到的是 小金 瓦殿、祈壽殿、大經堂、酥油花館、大金瓦殿、吉祥行宮,由於塔爾寺大部分區域不允許拍照,所以只在室外拍攝了幾張。
小金 瓦殿比較有看點的一是建築物鎦金銅瓦的房頂獨具特色,二是二樓露臺上陳列著許多動物標本,這都是真的動物死後經過複雜的處理後製作完成的,象徵著皈依的妖魔鬼怪。大經堂是塔爾寺中規模最大的平頂藏式建築,內部開闊有僧人誦經打坐的區域,牆壁上掛滿了唐卡和“塔爾寺三絕”之一的堆秀,即在布幔上用各種材質和各色的布塊粘貼、堆砌成形態不易的大小佛像,周圍點綴著各種花卉圖案。大金瓦殿是參觀者到塔爾寺必去的一處,殿中那座11m高的銀塔,就是宗喀巴誕生的地方,沿著指引路徑可以繞至塔側瞻仰。
“塔爾寺三絕”中獨占鰲頭的酥油花,有必要特殊介紹,其製作原料為酥油,是從牛奶中提取的精華,如果我沒有理解錯的話,酥油茶、點酥油燈和酥油花應該用的是同一種酥油。這種酥油熔點較低、極易融化,因此只能在極低的溫度下製作(僧人們通常在11月~次年1月期間在室外製作,製作過程中要不斷將手浸入冰水中以保持極低的溫度防止融化),誕生了各種栩栩如生的形象:佛像、花卉、人物等等。也許在僧人們來看,對佛教的虔誠和對藝術至美的追求,已經遠遠超過了肉體上的痛苦。
西北自助遊攻略
↑塔爾寺
西北自助遊攻略
↑塔爾寺
西北自助遊攻略
↑塔爾寺
西北自助遊攻略
↑塔爾寺
西北自助遊攻略
↑塔爾寺
西北自助遊攻略
↑塔爾寺 塔爾寺參觀結束,此次行程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開始踏上溫暖的歸程。當天,我在機場滯留了12個小時才終於返回 杭州 的家中,路上,我讀了蔡崇達的《皮囊》,旅行,其實不僅是一次身體的遠行,也是一次苦其心志,與外界對話、與靈魂交流的修行。 寫在最後3000公里的車輪印記,經過的只是960萬平方公里廣袤土地和2.28萬公里陸地邊境線的冰山一角,但卻親眼見證了大自然的神奇與善變:在這裡投下一片生機勃勃的大草原,那裡又放下一整個荒蕪無際的沙漠,又把所有這些都用連綿不絕的山脈相連,有時僅僅在 盤山 公路上轉個彎,眼前的景緻就已變得完全不同。這些山,有些終年積雪不化,有些被茂密的植被覆蓋,還有些荒蕪到寸草不生;既有飛沙走石,也有勃 勃生 機。大自然也是慈悲的:沙漠之中星星點點的綠洲,戈壁灘上卻有湖泊和清泉,大風帶來充足的電力,荒山之下隱藏著豐富的礦藏,這些都是來自大自然的饋贈。看到了這些,就不難感覺到,沙漠與湖泊、高山與平原、蓬勃與荒蕪,亦或是愛與恨、生與死,往往相生相存,世間萬物,從來沒有絕對。於是我開始有一種感覺,人類其實從未征服大自然,而只是一直順應著大自然的指引,領取本已為我們準備好的一切。我們也許生活在不同的地方,來自不同的種族,有著不同的文化和信仰,但我們終究都是大自然的子民,我們共同生長在大自然妙筆勾勒出的場景中,是以萬物共生,世間百態不過天下 大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