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一日游之:襄陽王府,古城牆,襄陽市博物館

個人感受襄陽 作為我旅行途中的一站,停留了一下還是挺值得的。 襄陽 王府:除了綠照壁是老件兒外,其他的全都是後面修的。古城牆:給人感覺最好。古樸,厚重,滄桑。平靜廣闊的漢江就在他腳下流淌著。博物館館藏豐富。免費參觀! 第一站:襄陽王府
襄王為明仁宗朱高熾第五子朱瞻善。正統元年(公元1436年)王府由 長沙 遷移 襄陽 城內東南隅,重新營建,占地約4萬平方米,有正廳3間,後堂5間,大門、儀門各3間,左右榜房18間,建築規模宏大,氣勢非凡。當年 大興 土木時建造了這座王府前的照壁。

那時的王府,紅牆綠瓦,壁壘森嚴;王府之前,百官叩拜,好不威風。朱瞻善在當時地位是相當高的。據有關資料記載,1449年“土木之變”(今 河北 省 懷來 縣)英宗被俘,在朝政遭遇危機之時,朱瞻善上書皇太后乞命皇太子(英宗之子)朱見深居攝皇位,以成王朱祁鈺(英宗之弟)監國,並急發府庫,募勇敢之士,務圖迎復。可是當這份上書送到京城時,朱祁鈺已稱帝多日了。1450年英宗返駕京師,後 成功 復辟,見此上書後被皇叔的一片忠心所感動。因此,朱瞻善當時所獲禮遇之隆,諸藩所未有。

崇禎十四年(1641年)王府全部被毀,唯照壁保存至今。崇禎十四年(1641)二月初五日,張獻忠攻剋 襄陽 城。當時,楊嗣昌以 襄陽 為軍府,餉金、甲器各數十萬皆聚於城內。每門設副將防守。張獻忠出川後,一日夜馳三百裡,道上殺楊嗣昌使者,取其軍符,以二十八騎進入 襄陽 城。夜半火起,居民望見火,以為 滿城 皆賊,奪門出城,城潰。張獻忠執襄王翊銘於南城樓曰:“吾欲借王頭,使楊嗣昌以陷藩伏法。”襄王朱翊銘與 貴陽 王朱常法皆被殺。

綠照壁高7.6米,寬26.2米,厚1.6米,系仿木結構,面闊3間,均以漢 白玉 鑲邊。中間刻有“二龍戲珠”,左右各刻巨龍飛舞於“海水流雲”之間。四周邊框精雕小龍64條,姿態各異。影壁造型莊重,雕刻華美,風格豪放,生動雄偉
襄陽自助遊攻略
↑襄陽王府
襄陽自助遊攻略
↑襄陽王府
襄陽自助遊攻略
↑襄陽王府
襄陽自助遊攻略
↑襄陽王府
襄陽自助遊攻略
↑襄陽王府
襄陽自助遊攻略
↑襄陽王府
襄陽自助遊攻略
↑襄陽王府
襄陽自助遊攻略
↑襄陽王府
襄陽自助遊攻略
↑襄陽王府
襄陽自助遊攻略
↑襄陽王府
襄陽自助遊攻略
↑襄陽王府
襄陽自助遊攻略
↑襄陽王府
襄陽自助遊攻略
↑襄陽王府
襄陽自助遊攻略
↑襄陽王府
襄陽自助遊攻略
↑襄陽王府
襄陽自助遊攻略
↑襄陽王府
襄陽自助遊攻略
↑襄陽王府
襄陽自助遊攻略
↑襄陽王府
襄陽自助遊攻略
↑襄陽王府
襄陽自助遊攻略
↑襄陽王府
襄陽自助遊攻略
↑襄陽王府 第二站:古城牆湖北 省 襄陽 城牆位於現 襄陽 市 襄城 區境內,起初築於漢初(具體年代無考),屢經整修(從城牆磚上有“ 鄧城”,“太平 興國 ”、“岳”、“光緒”等字樣可證),略呈正方形。其東南隅有仲宣樓(俗稱會仙樓)、魁星樓,西南隅有 獅子 樓, 西北 隅有夫人城。
明洪武初年,衛國公鄧愈守 襄陽 ,在整修舊城的同時,並將 東北 隅城垣擴展至江邊,增闢二門(大北門、長門即震華門),連同原有四門(詳見《縣城集鎮》部分),各建城樓一座(今僅小北門城樓巋然獨存)。六個城門(東門曰“ 陽春 ”;南門曰“ 文昌 ”;西門曰“西成”,小北門曰“臨漢”,大北門曰“拱宸”,東長門曰“震華”)外各有瓮城,東、南、西 三門 的瓮城外另有子城,瓮城、子城外各設吊橋(後改石橋)。
城垣周長7.6公里,平均高8米,寬10米左右,用土層層夯築,外用大塊青磚壘砌(今僅存小北門,大北門和 襄陽 公園附近各一段)。城北以漢水為池,東、南、西三面鑿有城濠,濠寬130米至250米,深2至3米,終年水波瀲灧,儼若 平湖 (今 襄陽 公園用以供游客泛舟),全國罕見。由於城高且固,濠寬且深,加之漢峴天設,山川環衛,是以號稱“鐵打的 襄陽 ”。
襄陽自助遊攻略
↑襄陽城牆
襄陽自助遊攻略
↑襄陽城牆
襄陽自助遊攻略
↑襄陽城牆
襄陽自助遊攻略
↑襄陽城牆
襄陽自助遊攻略
↑襄陽城牆
襄陽自助遊攻略
↑襄陽城牆
襄陽自助遊攻略
↑襄陽城牆
襄陽自助遊攻略
↑襄陽城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