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歸來不看瓷

景德鎮自助遊攻略
↑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
景德鎮自助遊攻略
↑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 有一些客人自己畫了水彩,燒好之後送到指定地址,畫一個碗加運費一共80元,也可以畫一整個茶壺,一共220元。(2016年價格)
景德鎮自助遊攻略
↑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 在靠近一號作坊的出口處,有一個展示台,都是在一號作坊燒好之後的瓷器供參觀和把玩。
之前說到了 景德鎮 瓷器是“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這裡就展示了“聲如磬”,手指沾一點水在瓷碗的邊緣摩擦,會聽到非常清脆悅耳的聲音,根據碗的大小形狀不同,聲音還有不同的頻率和振幅,非常有趣。
景德鎮自助遊攻略
↑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 距離不遠的二號作坊,展現的則又是另一幅光景了。一號作坊更多的是展現整體流程,粗重活;而二號作坊則更多的是瓷器師傅們精細的一面。 例一:浮雕,
陶瓷浮雕亦稱“堆雕”、“凸雕”、“凸花”。是採用各種方法,如堆、貼、刻等,使陶瓷錶面產生凸起的紋樣。一般分為高浮雕和淺浮雕兩種,也有兩者相結合的。
景德鎮自助遊攻略
↑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 例二:玲瓏,
玲瓏瓷是 景德鎮 四大傳統名瓷之一(青花,玲瓏,粉彩,色釉),又稱“米花”,它採用鏤雕技法先在瓷器坯體上鏤出若干一定形狀的玲瓏眼,用特製的玲瓏釉把眼填平,再繪以青花,施釉後高溫燒成。青花玲瓏以其玲瓏剔透、精巧細膩的藝術特色,給人以清新明快之感,為人們所推崇。《飲流齋說瓷》記載:“素瓷甚薄,雕花紋而映出青色者謂之影青鏤花,而兩面洞透者謂之玲瓏瓷。”

本文的題目所用圖片就是典型的玲瓏瓷。
景德鎮自助遊攻略
↑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 例三: 顏色釉,

上面提到了四 大名 瓷,其中一個就是下圖的高溫顏色釉。釉料中加入不同的金屬氧化物為著色劑,在一定溫度與氣溫中燒成,會呈現不同色澤的釉,其色彩豐富晶瑩透體博得人們的喜愛,古今中外的學者形容它“綠如春水初生日,紅似朝霞欲上時”,“明媚有如 江南 的春水,清凈有如北國的堅冰”。

顏色釉如青釉、黑釉、白釉、黃釉、綠釉、等。宋代著名的顏色釉有汝窯天青釉、官窯粉青釉、 龍泉 窯梅子青等, 中國 陶瓷藝人在宋代所達到的制瓷成就是至今無人能及的,而宋器主要就是各種顏色釉瓷,單純的色釉器符合 中國 傳統文化理念,符合 中國 人含蓄、內斂、儒雅的美學觀、道德觀。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期, 景德鎮 燒制的各種高低溫顏色釉繼承了前代特征,又集宋代官、哥、汝、定、鈞、 龍泉 等名窯之大成,達到鼎盛。

通體一色者稱單色釉,多色相間者稱花釉;燒成溫度在1200度以上的叫高溫顏色釉,1000度以下的叫低溫顏色釉。釉料中含粘土、石英、助溶劑。著色劑主要有含銅、鐵、鈷、錳等化合物。含鐵多著容易變黑,含銅多者容易變紅(如下圖)。同一種色釉在不同的火焰下燒出來的顏色也會不同。
景德鎮自助遊攻略
↑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 例四: 扒花,

景德鎮 藝人說的扒花,先在白胎上用絲綿均勻拍上一層色料(稱為錦地),如紅、黃、紫、胭脂紅等,再在錦地上用一種狀如繡花針的工具刻划出細小的花紋,從花紋上可隱約看到白胎,這就叫做“錦上添花”。扒花讓瓷器的畫面從2D變成了3D,摸起來也有細膩的手感。

這種紋飾細小。對匠人而言,是一種重覆、枯燥、細緻的苦活:既費眼費神,又必須精神專註,心手相應,一絲不亂。一個細小的失誤,就有可能破壞整件器物。 比如 哪一針稍重,有可能在燒制後,造成局部的小片釉彩剝落。對於扒花工藝而言,這意味著全部的失敗。因此,同樣尺寸同樣畫面的兩件瓷器,有扒花的那一件價格通常翻好幾倍,因為師傅的手藝都在裡面。

難怪連身為收藏界老司機的王剛看到後,都贊不絕口。
景德鎮自助遊攻略
↑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
景德鎮自助遊攻略
↑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
景德鎮自助遊攻略
↑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 歷代古窯遺跡經過了手工步驟的洗禮之後,毛坯件就要送到窯里燒了。燒窯這一步是使瓷器脫胎換骨的精髓,但也是無法全程觀看的。 中國 歷代都有自己值得驕傲的窯,宋代有依山而建的龍窯,形似飛龍在天(文首有圖),主要出產青白瓷;元代的饅頭窯盛放毛坯的部分形似一個大肉饅頭,頂部的孔形似肉饅頭的褶皺;明代的葫蘆窯形似葫蘆,分前後兩個大腔體,中間細腰;清代的鎮窯出產量大,是古窯裡面建築面積最大的,可惜我們去的時候正好圍起來整修了。

這些古窯曾經荒廢,近10年來在當地政府的扶持下又一個接一個在遺址原地復燒,造就了現在實用功能與旅游價值並存的古窯遺跡區。 龍窯 | 宋朝 龍窯最早的發現是商代,唐代大量出現,宋代走向人生巔峰。多建築在 江南 地區坡地上,窯長條形,依山坡所建,由下自上,如龍似蛇。這種設計把前部燒火產生的向上流動的熱空氣自然轉移到了後部燒窯,充分利用了熱能,提高熱效率。在2013年對 江西 景德鎮 南窯遺址的考古發掘中,出土多達數十噸的窯具和瓷片標本。同時在遺址中揭露清理出一座長達78.8米的龍窯遺跡,這是到2013年為止發現的保存最長的唐代龍窯遺跡。
景德鎮自助遊攻略
↑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
景德鎮自助遊攻略
↑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
景德鎮自助遊攻略
↑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 饅頭窯 | 元朝 饅頭窯是陶瓷窯爐的一種,亦名“圓窯”。始於戰國,宋代以後燒煤,為最早以煤為爐料的陶瓷窯。窯室為一個饅頭形,故名。點火後,火焰自火膛先噴至窯頂,再倒向窯底,流經坯體,煙氣從後牆底部的吸火孔入後牆內的煙囪排出。由於饅頭窯牆較厚,限制了瓷坯的快燒的速冷,相應地便減低了瓷器的半透明,因而便形成了北方瓷器渾厚凝重的特色。北方著名的定窯、鈞窯、磁州窯均採用這種窯爐。
景德鎮自助遊攻略
↑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 饅頭窯的特點是容易控制升降溫速度,保濕性較好,適用於燒胎體厚重、釉黏度較大的瓷器;但由於它升降溫都比較慢,燒成時間較長,且窯內溫度分佈不均,容易出次品。

從下圖可見, 窯體內部上下落差較大,瓷坯放在不同位置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景德鎮自助遊攻略
↑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 從下麵的照片中可以看到饅頭的ji be 從下麵的照片中可以看到饅頭的基本形狀:
景德鎮自助遊攻略
↑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 葫蘆窯 | 明朝 葫蘆窯,顧名思義,一定是長得像葫蘆的。開始於元末明初,到了清朝隨著鎮窯的開啟而棄用,為全 中國 只有 景德鎮 才有的窯形,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葫蘆窯前端設窯門和火膛,後室尾部建一獨立的煙囪,窯頂兩側各設有六對投柴孔。整個窯底前低後高,坡度約為一百,在一定的程度上保留了龍窯的遺風。

明代宋應星的《天工開物》特意有一段記錄了 景德鎮 葫蘆窯,稱其窯型“似卧地葫蘆”,窯頂有12個圓眼,燒窯時先將窯柴投入前室火膛,燒二十個小時左右,然後將窯柴從投柴孔中投入窯內,續燒四個小時左右,整個製作過程“過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景德鎮自助遊攻略
↑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
景德鎮自助遊攻略
↑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
景德鎮自助遊攻略
↑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 鎮窯 , 獅子 窯 | 清朝 算是運氣不好,也算是淡季的緣故,鎮窯正在維護,圍起來了不讓看。對面的 獅子 窯,是2016年10月才剛剛復燒 成功 的,同屬清朝窯的遺址,也是別有一番學問。

獅子 窯當然不會長得像 獅子 的,那為什麼要叫 獅子 窯?其實我也不知道。。。可能發明人是個 獅子 座的吧。。。。。
景德鎮自助遊攻略
↑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
景德鎮自助遊攻略
↑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 下圖這樣的一個個陶土做的筒狀的東西叫做匣缽,就是陶瓷在燒制過程中的容器了,通常一個匣缽內部可以放置一摞疊在一起的瓷坯,這樣一個匣缽就相當於一組瓷坯,燒的時候把匣缽依次重疊起來,在有限的窯爐空間內最 大化 的利用。

匣缽本身的作用,一個是穩定瓷坯,不可能直接堆起來吧;還有一個就是讓瓷坯能緩慢均勻受熱。打個比方,匣缽就是 廣東 煲湯的那個陶土容器,沒有它的時候就是燒烤雞腿,有了它的隔絕和緩慢傳熱,就成了文火燉雞。而陶瓷燒制需要的是文火慢燉的做法,否則錶面過於受熱而內部溫度上升速度跟不上,很快就會整個碎裂。
景德鎮自助遊攻略
↑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
景德鎮自助遊攻略
↑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 除了上面這些著名的窯爐之外,角落裡還有一些特色小窯被安排在了一起,隨意看看也會發現很多有意思的小細節。
景德鎮自助遊攻略
↑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
景德鎮自助遊攻略
↑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
景德鎮自助遊攻略
↑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
景德鎮自助遊攻略
↑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
景德鎮自助遊攻略
↑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
景德鎮自助遊攻略
↑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
景德鎮自助遊攻略
↑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 不得不說, 景德鎮 是把瓷器徹徹底底融化在日常生活里了,就連廁所也不例外,小便池都是“大明宣德年制”的,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