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汕頭、南澳島】一場遲來的潮汕行。

汕頭自助遊攻略
↑潮州 整座寺院保留了唐代平面佈局,又凝結了宋、元、明、清各個不同朝代的建築藝術,香火鼎盛。 “文革”期間,開元寺曾遭嚴重破壞,1982年海外僑胞、港澳同胞捐資,進行全面維修,使開元寺重現昔日風采。
汕頭自助遊攻略
↑潮州
汕頭自助遊攻略
↑潮州
汕頭自助遊攻略
↑潮州 潮州 城歷史上是粵東的政治中心,州、路、府治所在,達官明吏多集於此。入宋以後,人材輩出,人文薈萃,因此明清二代,在 潮州 城建立眾多牌坊。
汕頭自助遊攻略
↑潮州
汕頭自助遊攻略
↑潮州
汕頭自助遊攻略
↑潮州
汕頭自助遊攻略
↑潮州
汕頭自助遊攻略
↑潮州
汕頭自助遊攻略
↑潮州
汕頭自助遊攻略
↑潮州 兩京科道·金榜聯芳坊
為明監察御史遷 陝西 副使鄭安,弟吏科給事中鄭寯建。
兩京,一說指鄭安任職的兩地,一說鄭安、鄭寯任職的兩地。科道,明設兩大監察機構,其中給事中分為六科,監察御史分十三道,合稱科道。
汕頭自助遊攻略
↑潮州
汕頭自助遊攻略
↑潮州
汕頭自助遊攻略
↑潮州
汕頭自助遊攻略
↑潮州
汕頭自助遊攻略
↑潮州
汕頭自助遊攻略
↑潮州 廣濟橋廣濟橋,古稱康濟橋、丁侯橋、濟川橋,俗稱湘子橋,位於 廣東 省 潮州 市古城東門外,橫跨韓江,聯結東西兩岸,為古代 廣東 通向閩浙交通要津,也是 潮州 八景之一。
廣濟橋集梁橋、浮橋、拱橋於一體,是我國古橋的孤例,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獨特風格與趙州橋、 洛陽 橋、盧溝橋並稱 中國 四大古橋。被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
該橋始建於南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解放前夕廣濟橋已是殘破不堪,1958年對全橋進行加固維修,並拆除了十八梭船,改建為三孔鋼架及兩處高樁承台式橋梁。2003年10月,廣濟橋開始進行全面維修,總體按明代風格為修複依據,功能定位為旅游觀光步行橋,2007年竣工。
汕頭自助遊攻略
↑潮州 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州守曾汪倡議,造舟為梁,以八十六隻船架設浮橋,併在中流砌一個長寬均為五丈的大石墩,以固定浮橋,取名“康濟橋”。
汕頭自助遊攻略
↑潮州 南宋淳熙元年夏天(1174年),韓江大洪水, 浮梁 為洪水所毀,州守常偉出錢,居民捐款,修理浮橋,船隻增至一百零六隻。修橋後尚有餘錢,因此在西岸創建傑閣一座,正對江對岸韓山,起名為仰韓閣。閣下砌石為台基,以防禦洪水的衝擊。
汕頭自助遊攻略
↑潮州 淳熙六年(1179年),州守朱汪在登流門右側建 南州 奇觀樓,在江中增建二個石洲(石墩),連原有的一洲,共三個石洲。洲上各築一亭,東邊的叫冰壺,西邊的叫玉鑒,中間叫小 蓬萊 。
汕頭自助遊攻略
↑潮州 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郡守王正功在韓 江西 岸增築一個石墩,離岸數步(大約合今七、八米),石墩與岸之間架巨木為梁式橋,下麵可以通船筏,初步解決了水陸交通存在的矛盾。自此後,康濟橋成為浮橋與梁式橋相結合的橋梁。
汕頭自助遊攻略
↑潮州
汕頭自助遊攻略
↑潮州 明宣德十年(1435年),由 潮州 知府王源主持對橋進行規模空前的重修,全面加固23個橋墩,墩上加梁,木石間用,梁上鋪厚板,板上再鋪磚,並用灰勾縫以防火。為使行人免遭日曬雨淋,還在橋上建起126間亭屋,亭屋間建造了12座樓閣(也稱“樓臺”)。江心急流處,仍用24艘船隻連結為浮橋。浮橋用3根鐵索固定,每根鐵索重達4000斤。橋修好後,更名為“廣濟橋”,寓意為“廣濟百粵之民”。
汕頭自助遊攻略
↑潮州 隨著歷史變遷,至解放初,廣濟橋的橋墩已減少為二十座,十九孔,全橋長:517.95米,計東岸橋墩十二座加橋台一座,十二孔,長283.4米,西岸橋墩八座七孔,長173.3米,橋寬5米,中間97.3米,仍以十八木船連接。
汕頭自助遊攻略
↑潮州
汕頭自助遊攻略
↑潮州 民國十八年(1929年),曾取消浮橋,改用懸索吊橋,但通車一次即廢。
汕頭自助遊攻略
↑潮州 1958年,人民政府大修廣濟橋,原有梭船撤去,建成雙柱式(高椿承台)橋墩二座,架以鋼梁,鋪設路面,接通東西二橋。原有舊石墩,全部整治後留用,在舊石梁上,加鋪鋼筋路面。路面原為寬五米,擴闊而為七米,兩旁加設行人道,道外有花格欄桿及燈柱。至是全東西橋為一,汽車由橋上通過。
汕頭自助遊攻略
↑潮州 1977年,又一次進行擴建,原7米的橋面作為行車道,橋兩側各加寬2米作人行道。
汕頭自助遊攻略
↑潮州
汕頭自助遊攻略
↑潮州 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洲守丁允元修繕浮橋,並從西岸增築四個石墩,連原有的四個,共有八個石墩,墩上架堅木為梁式橋,橋上覆以華麗的橋屋,命名為丁候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