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馬觀花~德法意瑞

布魯塞爾自助遊攻略
布魯塞爾自助遊攻略
布魯塞爾自助遊攻略
布魯塞爾自助遊攻略
布魯塞爾自助遊攻略
布魯塞爾自助遊攻略
D11 柏林柏林 牆(德語:Berliner Mauer;英語:Berlin Wall),正式名稱為反法西斯防衛牆(德語: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是德意志民主 共和 國(簡稱“民主 德國 ”或“東德”)在己方領土上建立環繞西 柏林 邊境的邊防系統,目的是阻止民主 德國 (含首 都東 柏林 )和德意志聯邦 共和 國(簡稱“聯邦 德國 ”或“西德”)所屬的西 柏林 之間人員的自由往來。 柏林 牆始建於1961年8月13日,全長155公里。最初是以鐵絲網和磚石為材料的邊防圍牆,後期加固為由瞭望塔、混凝土牆、開放地帶以及反車輛壕溝組成的邊防設施。 柏林 牆是 德國 分裂的象徵,也是冷戰的重要標誌性建築。
1989年11月9日,民主 德國 政府宣佈允許公民申請訪問聯邦 德國 以及西 柏林 , 柏林 牆被迫開放。1990年6月,民主 德國 政府正式決定拆除 柏林 牆。
現在 柏林 牆原址擁有 柏林 牆遺址紀念公園以及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畫廊——東邊畫廊。 柏林 牆遺址紀念公園位於 柏林 輕軌北火車站和 柏林 地鐵伯恩瑙大街站之間;東邊畫廊位於 柏林 東火車站至奧伯鮑姆橋之間,是1990年9月28日,來自21個國家的180位藝術家在長達1316米的 柏林 牆上創作的不同主題繪畫組成的畫廊。
布魯塞爾自助遊攻略
柏林 牆最有名的一副塗鴉,畫家弗魯貝爾創作的《兄弟之吻》。東邊畫廊是 柏林 三段保存完好的 柏林 牆中最長最著名的一段,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畫廊。
布魯塞爾自助遊攻略
布魯塞爾自助遊攻略
柏林 市政廳(德語:Berliner Rathaus)是 柏林 市長的官邸,以它突出而醒目的正立面成為 柏林 的地標之一。因其外觀為紅色,被稱為“紅色市政廳”。原先的建築是中世紀式的,1861年到1869年, 柏林 市政廳根據Hermann Waesemann的設計建造而成,距今已有140多年的歷史。這座 意大利 新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擁有三個庭院,無數圓形的拱門以及中間74米高的宏偉鐘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柏林 市政廳遭到了嚴重的損壞,但戰後馬上就得到了重建。在 柏林 被分為東西兩部分的時期,這裡以及周圍的 亞歷山大 廣場都位於東 柏林 一側。東 柏林 市政府就在這裡辦公,而西 柏林 市政府則選擇了舍內貝格(美麗山)市政廳。從1991起,紅色市政廳再次成為統一後 柏林 市政府的所在地。

東 柏林 在兩德時期屬於社會主義陣營,是東德的首都,雖然兩德統一,但很多建築還保留了社會主義的風格,像工業大躍進時期。。。
布魯塞爾自助遊攻略
↑柏林市政廳 市政廳廣場前,muse樂隊演唱會的海報
布魯塞爾自助遊攻略
↑柏林市政廳 在 柏林 大教堂對面的綠地上,有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雕像。到了 柏林 ,騙子的手段又換了一種,很多人拿著小白板子讓人簽名。。據說簽了名就要付款,導游也一再提醒我們,在教堂前,小偷很多。。。。
柏林 大教堂(Berliner Dom)建造於1894年~1905年,位於 德國 柏林 市博物館島東端,菩提樹大街上(Am Lustgarten 10178 Berlin (Mitte) ),是威廉二世皇帝時期建造的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新教教堂,也是霍亨索倫王朝的紀念碑。很多王室成員都長眠於此。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柏林 大教堂遭到嚴重破壞。戰後人們搭起臨時的棚子來保護大教堂。修複工作從1975年開始直到1993年。 柏林 大教堂是一座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大教堂,突出的三個大圓頂明顯的詮釋了這一特點,不同於哥特教堂的尖屋頂,它的圓頂將原本很高的教堂從視覺上給人一種圓潤豐盈的感覺。從建築外型上,它仿照 羅馬 的 聖彼得 大教堂,又有著自己的鮮明特色。教堂的拱頂不僅僅是對 羅馬 聖彼得 大教堂的簡單模仿,它使教堂的內部顯得明亮而寬敞,這與教堂陰森冷峻的外表形成鮮明的對比。
布魯塞爾自助遊攻略
↑柏林大教堂 10月6號到的 柏林 ,可以看到10月5號的 德國 國慶活動的痕跡,工人們在國會大廈前忙碌,在國會大廈前,一個團友說,在歷史書上看過蘇聯紅軍在上面插的旗幟。。。
柏林 的 德國 國會大廈建於1884年,由 德國 建築師保羅·瓦洛特設計,採用古典主義風格,最初為德意志帝國的議會。1918年11月9日,議員菲利普·沙伊德曼通過國會大廈的窗口宣告 共和 國的成立。1933年2月27日大廈失火,部分建築被毀,失火原因不明。“國會縱火案”成為納粹統治者迫害政界反對派人士的藉口。二戰中,大廈遭到嚴重毀壞。1945年4月30日,蘇聯紅軍把紅旗插上國會大廈的屋頂,宣佈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1961至1971年間,大廈按保羅·鮑姆加藤的設計方案重建。重建的國會大廈對建築進行了簡化,省去了1945年被炸掉的大廈圓頂部分。這座曾位於 柏林 牆邊界上的大廈內曾辦有“ 德國 歷史問答”展覽。該展覽遷至 德國 大教堂中。兩德統一之後, 德國 聯邦議會決定重新遷入國會大廈。1990年10月3日 德國 人民在國會大廈前慶祝了國家的重新統一,同年12月20日,第一屆全德聯邦議會確定 柏林 為統一 德國 的首都,國會大廈則被定為 德國 聯邦議院所在地。1994年至1999年,諾曼·弗斯特爵士以大廈最初的規模為藍本設計,對國會大廈進行了重新修建,建成為一座現代化的議會辦公大樓, 新建 的穹形圓頂供人游覽。1994年修複工程開始之前,國會大廈曾成為全 歐洲 最引人註目的藝術品。 德國 聯邦議院於1998年底遷入國會大廈,1999年在此選舉下一任聯邦總統。現曾讓人爭議一時的穹形圓頂已成為 柏林 城的新標誌。
布魯塞爾自助遊攻略
↑國會大廈
布魯塞爾自助遊攻略
勃蘭登堡 門位於 德國 首 都柏林 的市中心,最初是 柏林 城牆的一道城門,因通往 勃蘭登堡 而得名。現在保存的 勃蘭登堡 門是一座古典復興建築,由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下令於1788年至1791年間建造,以紀念普魯士在七年戰爭取得的勝利。 勃蘭登堡 門高26米,寬65.5米,深11米,是一座新古典主義風格的砂岩建築,以 雅典 衛城的城門作為藍本,設計者是普魯士建築師朗漢斯。 勃蘭登堡 門由12根各15米高、底部直徑1.75米的多立克柱式立柱支撐著平頂,東西兩側各有6根,依照愛奧尼柱式雕刻,前後立柱之間為牆,將門樓分隔成5個大門,正中間的 通道 略寬,是為王室成員通行設計的,直至德意志帝國末代皇帝威廉二世1918年退位前,只有王室成員和國王邀請的客人才被允許從 勃蘭登堡 門正中間的 通道 出入。大門內側牆面用浮雕刻畫了 羅馬 神話中最偉大的英雄的海格力斯,戰神瑪爾斯,以及智慧女神、藝術家和手工藝人的保護神米諾娃。
勃蘭登堡 門門頂中央最高處是一尊高約5米的勝利女神( 希腊 神話中的尼刻, 羅馬 神話中的 維多利亞 )銅製雕塑,女神張開身後的翅膀,駕著一輛四馬兩輪戰車面向東側的 柏林 城內,右手手持帶有橡樹花環的權杖,花環內有一枚鐵十字勛章,花環上站著一隻展翅的鷹鷲,鷹鷲戴著普魯士的皇冠。雕塑象徵著戰爭勝利,雕塑是普魯士雕塑家沙多夫的作品。
布魯塞爾自助遊攻略
↑勃蘭登堡門 進了 勃蘭登堡 門,右手邊就是 美國 大使館。當天降下了半旗,不知道為什麼
布魯塞爾自助遊攻略
德國 總理辦公大樓,在國會大廈的右前方,一幢很普通,很簡約的辦公樓。
布魯塞爾自助遊攻略
↑聯邦總理府 勃蘭登堡 門外的路
布魯塞爾自助遊攻略
↑勃蘭登堡門 在離 柏林 牆不遠的地方就是 歐洲 被害猶太人紀念碑,由彼得·艾森曼及布羅·哈普達設計,紀念浩劫中受害的猶太人。它占地19,000 平方米(4.7 英畝),安放了2711塊混凝土板,在一個斜坡上以網格圖形排列。混凝土板長2.38米,寬0.95米,高度從0.2米到4.8米不等。根據艾森曼計劃,混凝土板被設計產生有一種導致心神不安纏擾不清的氣氛,而且整個雕塑打算代表一個原有秩序因人為因素而遠離人類。初期為紀念碑正式 英國 旅客印製的2005份小冊子卻說設計代表一種對紀念碑傳統觀念的激烈手法,因為艾森曼沒有使用任何象徵主義。在附加的地下“地方資訊”(德語:Ort der Information)列出從 以色列 猶太大屠殺紀念館(Yad Vashem Sanctuary)得到的所有已知受害猶太人的名字。
紀念碑於2003年4月1日動工興建,在2004年12月15日完成。在2005年5月10日開幕。同年5月12日,開始對外開放。
它位於 勃蘭登堡 門之南,鄰近腓特烈城。紀念碑的地點曾是希特勒 德國 政府大臣官邸。建築費接近2500萬歐元。
布魯塞爾自助遊攻略
↑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
布魯塞爾自助遊攻略
↑柏林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