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游記之德黑蘭篇(一): 頭巾遮不住的魅力

就在前一天,還在 烏魯木齊 機場等待轉機的時候,便聽到了有關 伊朗 的第一手信息。一位在 伊朗 參與高鐵項目的 中國 小哥給我們講述了 伊朗
的有關情況,並指出了我們服裝上存在的問題,與我同行的哥們穿了短褲,另一個女孩的上衣沒有包住屁股,他還告誡在場的幾位女士:下了飛機一定要戴好頭巾。
這讓我心頭蒙上了一絲陰影,對外國的游客也如此規定, 伊朗
的宗教保守色彩果然名不虛傳。下了飛機便看到了一張宣傳海報,裡面用波斯語和英語強調希賈布(也就是婦女戴的頭巾)是 伊朗
的傳統和法律,希望外國友人尊重。說得還算客氣,只是不知道如果外國游客違反了規定會受到怎樣的“待遇”。在機場第一件事便是兌換當地貨幣, 伊朗
不接受信用卡,這讓我們很無奈。在國內用慣了支付寶和微信,早已不習慣使用現金了,這讓我對這個國家頗有微詞。 伊朗
的保守始自1979年的伊斯蘭革命。在此之前,巴列維王朝推行白色革命,也就是世俗化的改革。 伊朗 依照 美國 的藍圖來進行 伊朗
的農業與工業改革,例如土地改革、給予婦女選舉權、森林水源等收歸國有、工人參加分紅並限制宗教勢力等措施。網上有很多有關那段時間 伊朗
社會生活的描述,說那是一段多姿多彩的時光,到處一片歡聲笑語,人民有充分的自由享受生活、表達意見。然而伊斯蘭革命後的 伊朗
卻變成了宗教原教旨主義的國家,政治極端保守,生活趨於單一,與酒精飲料一同消失的還有婦女的權利,那段幸福的時光永遠成為了回憶。照這樣看來, 伊朗
人民似乎很懷念革命前的時光,對當年的伊斯蘭革命是無比的後悔。至於事實究竟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德黑蘭自助遊攻略
今天來到街上,隨處可見 伊朗 首任精神領袖霍梅尼與現任精神領袖哈梅內伊的頭像。美女是街頭的另類風景,不客氣的講,迪麗熱巴來到 德黑蘭
街頭,恐怕很快就被淹沒了。只是滿大街的女士都戴著頭巾,雖然頭巾的顏色各異,但總是給人一種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覺。此時,迎面走來兩位女孩,盯著路邊的貨櫃。仔細一看才發現,原來她們不是在看商品,是對著玻璃整理衣裝。看來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即使是宗教保守的
伊朗
也不例外。然而沒想到的是,當她們看到了我們迎面走來,不但沒有絲毫緊張,反而熱情的朝我們打招呼。面對美女的熱情回應,此時緊張的反而是我們了。兩位美女讓我想起了網上描述的巴列維王朝時代的
伊朗 女孩,那時的女孩穿著時髦,甚至性感,不戴頭巾,熱情而奔放,享受著伊斯蘭世界少有的女性權利。今天的 伊朗
女孩無疑受到了壓抑,戴著頭巾……然而兩位美女的表現讓我眼前一亮,頭巾是戴上了,熱情開朗的性格依然還在,或許這就是 伊朗 民族的特性吧。
德黑蘭自助遊攻略

告別了 伊朗 美女,拐彎來到了地鐵口。頭一次乘坐 伊朗
的地鐵,對於線路以及相關規定都不瞭解。我們用英語詢問售票員,無奈的是,售票員的英語不太好。我們兩個的英語也是二把刀,三個人連比劃帶說地溝通著。正當我們一籌莫展的時候,身邊走過來一位中年人,他熱情地用英語向我們打招呼,並主動幫我們充當了翻譯。他先是詢問我們想要去的地方,然後查看地鐵線路圖,最後詢問售票員如何花錢買票。整個過程持續了有將近五分鐘,這位先生穿著襯衣,拎著皮包,一副上班族的樣子。不知道他是否需要趕時間,但從頭至尾,他沒有絲毫的不耐煩,就像在為自己的出行查詢信息。當一切都問清楚之後,他又用英語向我們講解整個的過程,最後,他告訴我們
伊朗 的年輕人大多會講英語,遇到麻煩可以隨便向他們求助。 德黑蘭
的夏季非常炎熱,此時的他已經是滿頭大汗,如果不是為了我們,他本可以早點趕赴行程。我的心裡說不出的滋味,我一直都很宅,也許是我孤陋寡聞了,在國內我從沒有遇到過如此熱心腸的人。
伊朗 的地鐵有專門的女士車廂,這一點我早有耳聞。有人說這不是照顧女性,而是 伊朗 宗教原教旨主義對女性權利的踐踏,在 伊朗
宗教勢力的眼裡,女人就像是男人的財產,此舉不過是在保護男人的財產而已。當我走進普通車廂,發現普通車廂里混雜著男男女女。看來 伊朗
的女性不僅可以享受專用車廂,也可以使用普通車廂,這讓我對之前的評價產生了懷疑。車廂里許多情侶牽著手、摟著肩膀,很是親密,這與 中國
國內沒什麼兩樣。許多男女青年在一起聊天,不知道他們是不是情侶,反正沒有任何的隔閡,大家都面帶笑容,透露著真實的愉悅。至少在外觀上來看, 伊朗
女性的處境似乎沒有那麼不堪。
德黑蘭自助遊攻略
伊朗
人的熱情令我感動,而這種熱情中透露著一股謙遜。對於外界所傳言的宗教極端主義,我並沒有看到,當然我並不敢斷言沒有。但至少放眼大街小巷,我從沒看到外界描述的反美、反西方的宣傳標語。也許正是因為西方的封鎖,使
伊朗 與外國人接觸較少,當看到外國人的面孔時,才會感到新奇,缺乏反感,從而在外國游客面前保持著謙遜。回顧幾千年的歷史, 伊朗
是一塊神奇的土地,許多民族曾經統治過這裡。不管誰統治這裡,這裡都會在世界舞臺上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地處 絲綢之路
的咽喉地帶,曾幾何時,波斯商人的足跡遍佈歐亞大陸。他們作為中間商賺差價的同時也完成了東西方商品,乃至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而這一過程也培養了波斯民族熱情開朗的性格。
如果探尋歷史,我更願意相信今天 伊朗 人的熱情開朗來自於祖先的文化基因,即使一時出現宗教保守主義,這個民族的性格也不會根本改變。 伊朗
究竟有多保守,我並沒有確切的瞭解,但我相信:對於一個有著熱情開朗傳統的民族,頭巾終究遮不住它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