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前那個最後的夏天,我去了北非摩洛哥

摩洛哥 王國是 非洲 西北 部的一個沿海阿拉伯國家,東部以及東南部與 阿爾及利亞 接壤,南部緊鄰 西撒哈拉 ,西部瀕臨大西洋,北部與 西班牙 、 葡萄牙 隔海相望。 摩洛哥 ,一個最不像 非洲 的 非洲 國家,俗稱 歐洲 人的後花園。
第一天 日不落之旅為什麼要去 摩洛哥 ?
想到了,就去了,也沒什麼特別的原因。
這篇游記2019年就應該寫好了,愣是拖延了三年。最近大家都在感慨疫情阻攔了出去游玩的道路,追憶疫情前最後的夏天去了哪裡,於是我就想到了這篇未完成的游記。前面五分之二的內容形成於2019年,五分之三的內容乃近兩日回憶所成。有些照片找不到了,就會莫名喪失分享相關故事的欲望,且讓我粗粗想想。。。。。。
\------------
說在前面的話:
摩洛哥 免簽,旅游不需辦理簽證
入境前不需要打疫苗(感謝撒哈拉)
機票至少提前一個月預訂
做好自由行規劃並預訂酒店或民宿,打印相關行程,用文件袋裝好。在國內辦理登機牌和境外入關時可能會用到
如果要去沙漠,旅游時間建議選在3-5月溫度比較適宜(熱帶沙漠氣候夏季溫度太高)
註意“齋月(拉馬丹)”時間。齋月期間,穆斯林不得在白晝飲水吃食,許多飯店白天不開(西餐、中餐除外),商場關門很早(別問我為什麼知道)
不會法語、阿拉伯語沒關係,做生意的朋友們英語都不錯
在 中國 換好美金,再在當地換迪拉姆
著裝方面,不過於暴露即可(平胸的朋友穿吊帶也是OK的)
可以帶點桶裝方便面或者榨菜(關鍵時刻救命)


第一天基本是在飛機上度過的。法航伙食不錯,我還記得魚香肉絲飯挺好吃、甜點是巧樂茲冰激凌。
摩洛哥 的首都是 拉巴特 ,經濟中心卻是 卡薩布蘭卡 。我們選擇到 卡薩布蘭卡 ,飛這裡的機票也是最划算的。
上海 到卡薩沒有直達飛機,一般從 巴黎 、 多哈 、 阿布扎比 或者 迪拜 轉機。 多哈 和 阿布扎比 的性價比比較高,買的時候已經沒票了,就選擇了從 巴黎 轉機。
戴高樂機場可以說是喜歡買買買的朋友們的天堂,多準備點錢,沒別的。
從 巴黎 登上去卡薩的飛機開始,你就會發現身邊的 亞洲 面孔直線減少(可以說是沒有)。從東八區到東一區,窗外一直是日不落,猶記我在飛機上吃了三頓正餐……
抵 達卡 薩穆罕默德五世國際機場的時候已經是當地時間晚上九點多了(飛行時間大概15小時30分鐘,中轉時間2小時20分鐘),第一時間通了關、拿了行李、換了貨幣(機場匯率不算高、但當時急需,就換了一點),買了前往市區的火車票(火車站在負一樓)。

火車類似我國的綠皮,座位是背靠背式(見上圖)。卡薩城市有兩個大站點:*** port ***。你可根據酒店以及要去的地方進行選擇。對了,地圖APP推薦使用:*** Map *** Me(小巷子里很好使),百度地圖候補。
摩洛哥 的火車座位分為兩個等級:一等座和二等座,但是不分座位號。總的來說,區別不大,一等座價格貴一些,人少。
下了火車,我們選擇步行前往酒店。切記,一定不能在火車站附近打車,起碼過一條街再打車。
去酒店的路上,環顧四周,雖是穆斯林國家,但依舊熱鬧。 歐洲 游客很多, 亞洲 面孔少見。隔著老遠,有本地人高呼“China”和我們打招呼,我表示一臉懵圈。
卡薩布蘭卡 西鄰大西洋,北鄰 地中海 ,屬 地中海 氣候,晚上稍微有點涼,有風,全年總體溫度適宜。我們從機場坐到市區大概一個小時多一點。在車站的小賣部外我還看見一個測量身高和體重的儀器,原來這個東西是全世界都有呀哈哈哈(下圖)。

第二天 卡薩——馬拉喀什
摩洛哥自助遊攻略
哈桑二世清真寺位於 卡薩布蘭卡 市區 西北 部,坐落在伊斯蘭世界最西端。
該寺於1987年8月動工修建,耗資5億多美元,占地面積9公頃。其中三分之一面積建在海上(大西洋),以紀念 摩洛哥 的阿拉伯人祖先自海上來。整個清真寺可同時容納10萬人祈禱,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排在 沙特阿拉伯 的 麥加 和麥地那清真寺之後。
這也是 摩洛哥 唯一一座允許非穆斯林入內參觀的清真寺。
上午從酒店出發,直接打車前往清真寺。記得,提前講好價錢或者說好打表計費。路人們都很熱情,但熱情一般都會有代價,還是建議自己叫車、自己談價。
清真寺一旁就是浩渺的大西洋,腦海中飛速閃過 歐洲 地圖和 非洲 地圖,一秒鐘穿越回高中地理課堂。
這個景點主要是感受海風、仰望伊斯蘭的宏偉建築和拍拍照吧。天空蔚藍,和無邊無際的海洋相接,水天一線。建築內部華麗宏大,裝飾中賦予了很多宗教知識,所以最好有解說。
摩洛哥自助遊攻略
夜晚的哈桑二世清真寺非常漂亮,我們是倒數第二天晚上來看的夜景。和白天的安寧相反,晚上的清真寺變得異常熱鬧,廣場上和海堤邊都是夜行的居 民和 游客。
不過這熱鬧似乎也只與人有關,清真寺在人語中巋然不動,它始終是寧靜本身。而夜幕下本該洶涌未知的海浪也在清真寺旁變得溫柔輕盈,夜燈包裹著清真寺,它仿佛披上了一層神的外衣。
不過海風吹著有點冷,記得多穿一點(下圖來自網絡)。

上午感受完清真寺,下午就直接乘火車去了 馬拉喀什 。 馬拉喀什 是柏柏爾語,意思是“上帝的故鄉”、“神域”。它在 摩洛哥 的西南部,坐落在貫穿 摩洛哥 的阿特拉斯山腳下。 馬拉喀什 是 摩洛哥 全國第三 大城 市,也是南部地區政治中心,以紅色的城市而聞名於世,是 摩洛哥 歷史上最重要的古都之一。
這次乘坐的火車又有一些不一樣,格局像國內的軟卧車廂,但下排都是座位沒有床,座位上方有行李架。

印象最深刻的是和我們一個車廂的三位本地姑娘,她們都身著長袍,但不是我經常在新聞中看見的黑灰、很單調的顏色,而是非常華美的色彩——諸如孔雀綠、珊瑚紅。還有不同的首飾點綴,叮叮噹當,很是優美。眼睛也大大的,撲閃著纖細的睫毛,很是靈動可愛。其中一位小姑娘一直朝著我看,看得出來她對我很好奇,我也對她很好奇,我們就這樣一直互相看著,但誰都沒有先說話。現在想來有些遺憾呢。

大概三個小時的火車?列車駛向 馬拉喀什 ,也就是在逐步靠近 撒哈拉沙漠 ,駛向赤道。一下火車,瞬間覺得溫度不一樣了,打開手機一看——41度!不過說實話,雖然溫度很高,但僅僅是曬。因為空氣含水量很低,並不潮濕,所以不會有濕熱的粘膩感,不會覺得難以忍受。下火車直奔車站避暑聖地——KFC,冷氣滿滿,很是宜人。今天必須要吃上一頓炸雞!這個套餐我在 中國 沒見過,但是味道差不多,炸雞吃的很過癮,沒吃完的我們還打包帶走了(要非常珍惜在 摩洛哥 吃到的每一頓美食 = =也有可能是因為我沒有花更多的錢吃到好吃的)。

當天入住的是 摩洛哥 的民居(Riad),是當地非常傳統的穆斯林風格建築,回字形結構,中間是寬敞的露天庭院。民居是通過 ****** 提前訂好的,住的地方找起來不是很方便,我提前聯繫了老闆讓他到主幹道上接我們進去。
摩洛哥 當地主要說阿拉伯語和法語,一般做生意的居民會說英語,且僅限於“老闆”,可能其他提供服務的人都不會說英語。例如這家民居,男主人是 法國 人,十幾年前來 摩洛哥 旅行、結婚、定居,開上了“民宿”,這家店就只有男主人會說英語,女主人是當地人,就不會說英語。
摩洛哥自助遊攻略
穆斯林風格非常強烈,色彩拼撞也會給人非常直觀的視覺衝擊感。老闆會拿出鐵茶壺沏好的薄荷茶給客人喝,以及一種炸的小吃,我說不上來名字(其實是忘記了),當然這些都是收費的。當時的房間在最上面一層,提著行李箱走樓梯著實有點累人(這個時候就體現了酒店的好處)。建築都是平房,有點像我國北方的古建,因為整體降水較少,也不需要傾斜的屋檐方便排水,屋頂有很多太陽能。
房屋鑰匙造型非常簡單,我都非常懷疑這個鎖大概就是個擺設,啥也鎖不住。

下午我們計划去YSL馬 約爾 花園(Jardin Majorelle),結果到的時候剛好過了售票時間(齋月期間的營業時間比較短),只能在外圍溜達兩圈,在門口的郵筒里寄了兩張明信片,也算紀念一下吧。
花園修建於上世紀20年代,是由 法國 畫家、園藝家Jacques Majorelle用盡畢生精力建造的。他在這座華美的園林里種植了許許多多從世界各地引進的植物、尤其是各種造型的熱帶仙人掌,並運用了大量神秘的藍用於建築設計。據說這種獨特的藍色顏料是從 撒哈拉沙漠 植物中提煉出來的,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難以買到,花園中的大部分建築都塗上了這種藍色,這就是 大名 鼎鼎的“Majorelle Blue”。
但真正使這座花園它成名的卻是YSL。著名的YSL 18號 Bleu Majorelle 藍色甲油的色彩就來自這兒。

沒有走進花園內部參觀很是遺憾,包著外圍可勁兒瞅瞅那抹傳說中的藍,其實很像青金石無金無白的高品質地。青金石多來自 阿富汗 ,古時經 絲綢之路 來到我國, 敦煌 莫高窟中就是使用了大量的青金顏料,這種礦物顏料經久不退,綿延千年。
在對面的店點了兩杯喝的,坐著寫了好多張明信片,然後步行回了民宿,準備晚上出門再逛。雖然40度以上的溫度還能接受,但紫外線過於嚇人,白天還是不敢直曬太久。頂著一副 亞洲 面孔,走到哪裡都接受當地人的目光洗禮,基本去小店里買水喝,老闆都會先問你是 日本 人?我說不是。緊接著就會問那你是 韓國 人?我還說不是,然後就自報家門,我是 中國 人。

晚上去了 馬拉喀什 古城的中心——傑馬夫納廣場(Djemaa el Fna),又稱不眠廣場。據說是全球唯一還在使用的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廣場,已有一千年曆史。個人感覺和 西雙版納 的星光夜市差別不大,就是賣的特產以及場地大小不太一樣。私以為星光夜市更好一些。
來 摩洛哥 一定要喝鮮榨的橙汁,這裡的氣候決定的了橙子一定非常鮮甜,橙子就跟不要錢似的,便宜好喝。路邊有很多小攤有賣,建議買那種可以觀看榨汁過程的,你還可以用自己帶的杯子裝果汁。我記得是5迪拉姆一杯,大概500ml,差不多用3-4個橙子,不含水,大概是我在 摩洛哥 覺得最誠意的消費了。
說到這裡,不得不吐槽一句,在 摩洛哥 的每一天我都在鬥智鬥勇 :

出租司機找零找隔壁 阿爾及利亞 貨幣(警察大叔說這不是摩幣,小商販研究了半天說是隔壁家的);
和商販講價80,給了100只找10塊(導致後來我都讓老闆找好零再一手交整一手交零);
講價10迪拉姆,給錢的時候要10歐,塞給他10迪拉姆完事兒走人;
砍價,砍一星期,砍得心累。都要往三分之二或者二分之一砍,而且你永遠不知道底價是多少。
諸如此類***
當天晚飯是在不眠廣場解決的,吃的燒烤和塔吉鍋(tajine)。不推薦在不眠廣場吃,因為真的很難吃且貴,可以去大眾點評上看看有啥好吃的塔吉鍋。塔吉鍋是當地的特色,有點像三汁燜鍋?但我保證沒有 中國 菜好吃哈哈。在 摩洛哥 我吃的最多的竟然是中餐且川菜,這邊川菜館子還挺多。
不得不說,雖然 摩洛哥 的 中國 游客不多,但沿途我還是碰到了兩波(基本是跟團游),分別是 上海 阿姨和 四川 阿姨,可以說是非常喜歡出來旅行的阿姨們了,點贊!

第三天 馬拉喀什——瓦爾扎扎特
接下來三天就是挺進撒哈拉,我提前在馬蜂窩上報了一個3日團,2個人包車,比較自由。這裡要明確一下, 撒哈拉沙漠 是世界第一大沙漠,我等游客也不可能深入腹地,所以去的實際上是 撒哈拉沙漠 的東南角入口——梅祖卡沙漠。
第一天上午司機大叔到民宿來接我們,大叔帶著墨鏡,一臉酷酷的,和我們交流也不算很多,大概是我們的英語都不太行吧哈哈哈。本來計劃是2人包車,但出發前一天有一對 中國 情侶想和我們一起拼車,所以大叔接上我們後又去接上了這對情侶。他們也是住的民宿,大叔開著奔馳商務在小巷子里艱難穿梭,還不幸剮蹭了車身,真是心疼。古城巷子道路很窄,驢和馬確實比車輛好使很多***
摩洛哥自助遊攻略
路上的景點是阿本哈度村,是路上的一個古村落,也是世界文化遺產,一些電影電視劇也在這裡取景吧,比較熟知的就是《權利的游戲》。我著實不太瞭解,一筆帶過了。
以及今天吃了烤牛肉串和塔吉鍋,味道還不錯,比不眠廣場的好一點哈哈!在穆斯林國家有一點好,頓頓都是我喜歡的牛肉嘿嘿,和豬肉說拜拜。
第四天 瓦爾扎扎特——梅祖卡沙漠
摩洛哥自助遊攻略

進沙漠必備品:頭巾、墨鏡。
進沙漠之前當地人會幫我們把頭巾裹好,手法很專業,我是沒有學會。這裡的駱駝主要是單峰駱駝,坐著非常硌屁股,我國是 雙峰 駱駝,就會舒服很多。裹好頭巾就去挑選看對眼的駱駝啦。沙漠里的駱駝們都是以”一隊“形式出現,我騎的正好是”領頭駱“,最前面有一個紅衣阿拉伯小哥牽著駱駝,他負責帶路和給我們拍照片(全世界沙漠景點的固定項目hhh)。

我們一路騎著駱駝,追著日落,騎行50分鐘左右達到今晚的落腳點——帳篷大本營。這樣的帳篷絕對算是沙漠里的豪華配置了,每一個帳篷可以看做一個大床房,配備有獨立的衛生間和淋浴間,不過不要指望能洗一個多麼舒服的澡,水流很小,水壓等於沒有,還是建議能不洗頭髮就不洗頭髮了。
沙漠里的日落十分壯觀,沙丘上明暗交錯的光影非常適合拍照,我們也抓住機會拍了許多照片。細膩的沙子仿佛是個刻錄機,在風吹起的瞬間也似乎記錄下了過往的身影,讓人覺得神奇而美好。
摩洛哥自助遊攻略
晚餐還是塔吉鍋和庫斯庫斯(cous cous)。我拿出了珍藏的榨菜和大家分享,事實證明還是榨菜比較受歡迎,連庫斯庫斯都能多吃兩口。
關於 摩洛哥 的飲食,不能逃出三樣東西:塔吉鍋、庫斯庫斯和薄荷茶。

庫斯庫斯可以理解為一種叫"semolina"的粗麥,手工磨製成直徑不到1毫米的細小微粒再裹上麵粉形成的"小米"。 摩洛哥 的羊肉庫斯庫斯最為盛名,它的做法類似我們 中國 的紅燒羊肉蓋澆飯。但是吃習慣了小麥和水稻的我實在有點吃不慣這個庫斯庫斯,硬硬糙糙的,不過入鄉隨俗嘗一嘗是沒有問題的。

塔吉鍋是當地人用特有的圓錐形陶鍋,放入蔬菜、香料和羊肉或者牛肉一起細火慢燉,類似燉菜或者紅燒?味道還是不錯的。
至於薄荷茶,我想來自 中國 的朋友們應該都不會對茶葉陌生,而且 摩洛哥 是 中國 茶葉第一大出口國,出了國我們 中國 人也可能喝的 中國 茶哦哈哈。私以為沏茶的茶壺和茶具才是 摩洛哥 風格的精髓和代表物件,但是人肉背回去實在是太重了,而且我嚴重懷疑老闆在 浙江 義烏 進的貨。
晚飯後就是篝火晚會環節。住在帳篷里都所有游客都集中在大本營的中間,會有穿白袍的大哥打著 非洲 鼓唱歌,整個氛圍很好,大哥還唱了當時 中國 的流行歌曲《學貓叫》,還挺搞笑的。
沙漠晚上的風很大,我上了鬧鐘想半夜起來看星星,無奈實在是太困了,模糊記得半夜確實出了一次帳篷,但最後還是被沙漠里呼啦啦的大風又給打了回去,然後就倒床不起。
沙漠晝夜溫差大,白天在陽光的照耀下急速升溫,小動物們都很少出來活動,養成了晝伏夜出的習慣。第二天起床看日出時,若仔細腳下,就能看見許多動物路過的痕跡。
第五天 撒哈拉——非斯
這一天向北出發,基本都在路上。退去了赤道附近的高溫,這一天幾乎可以用涼爽來形容。下午總算到了 非斯 古城,大叔直接把我們送到了古城大門口,我預訂的民宿在古城內部,只能步行進去。本來給大叔準備了 中國 特色小熊貓掛飾,但是給忘記了***
非斯 古城建於公元9世紀,那裡有世界上最早建立的大學。在公元十三世紀至14世紀時, 非斯 代替 馬拉喀什 成為了 馬裡 尼德王國的首都,從而到達了它的鼎盛時期。聚居區中的城市建築和主要遺跡都可以追溯到那個時期,其中包括伊斯蘭學校、集市、宮殿、民居、清真寺、噴泉等等。儘管國家的政治首都於1912年遷到了 拉巴特 ,但是 非斯 仍然是最主要的文化中心和宗教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連接 非斯 新城 和古城入口的那扇門—— 布魯日 藍門,菲斯城的標誌之一。正面的藍色是著名的“菲斯藍”,背面的綠色是“伊斯蘭綠”。一面新世界,一面舊世界,時空交錯在一步之間。
第六天 非斯——非斯
早起吃早餐,從橙汁開始元氣滿滿的一天。 非斯 這家民宿佈置得溫馨可愛,還有一隻萌萌的小奶貓。到了 摩洛哥 發現隨處可見貓咪,難道是這個國家的居民偏愛小貓?
穿梭在 非斯 古城中,猶如進入了一千零一夜裡古老而又鮮活的阿拉伯世界。在這裡就推薦大家使用***這款APP,小道步行導航非常精準。不過要小心成為巷子里小家伙的目標,他們可能會非常熱情地問你的目的地並且進行帶路,還會和你聊天,但是提前做過功課的我已經掌握了他們的套路,決定裝作聽不懂英文逃避他們的“幫助”。
除了小朋友,還有一些當地的閑散青年以戲弄外國游客為樂,他們三五聚集,或蹲在路口,或靠在門邊,若看到外國游客露出迷茫之態,便“熱心”指路。其實南轅北轍,故意誤導。如果你向他們問路,明明目的地在東,他們也會朝著西對你說一句“this way”。

挑了些紀念品,都是小東西。不知道為什麼我特別喜歡駱駝,後來的很多年我也很喜歡去 西北 騎騎駱駝,買買駱駝玩偶,就覺得很開心。這裡還隨處可見一種掌型符號,叫作法蒂瑪之手,是西亞以及 北非 地區常見的一種掌型護身符,我也買了幾條鏈子,很有意思。
非斯 的皮革製品也非常有名,老城中有一處非常知名的皮革工廠,值得一看。臨近皮革工廠的巷口會看到一個派發”薄荷“的人,”薄荷“相當於進入工廠的門票。當時我還納悶為何會發薄荷,直到進入工廠大門,我瞬間本能的把薄荷緊緊放在鼻孔下方,哇,因為真的是太臭啦!!

刺鼻的味道來自兩百多個池子,池子里裝的是石灰水和鴿子糞混合製成的溶液。工人們用刀具將牛、羊、駱駝等動物皮清理乾凈,然後浸入石灰池中,待皮上的脂肪和蛋白質完全溶解後,皮子便會變得細膩柔軟。
在小巷中不停穿梭的我們在牆上竟然看到了兩個中文字”川菜“,沒想到在這遙遠的麥地那古城裡竟然還有一家煙火氣極重的川菜館。彎彎繞繞許久終於找到了,裡面好不熱鬧,點了三個菜:熗炒土豆絲、熗炒小白菜和辣子雞。味道正宗!上菜的女孩子看著很可愛,我說了僅會的兩句法語和她問好,她很驚訝地看著我以為我會說法語hh

吃完飯和店老闆聊了聊天,原來是一對 重慶 夫妻開的店。大致應該是,夫妻二人以前在國內閑得無聊,當年 摩洛哥 對 中國 免簽後,就直接決 定遠 渡重洋來開餐廳,不懂英語不懂阿拉伯語也不懂法語,連買菜進貨都是靠比劃,到現在請人幫忙看店越做越好。夫妻二人都年過半百,我聽這經歷是跌宕起伏,夫妻二人的勇氣還真是讓人佩服。
第七天 非斯——卡薩在 摩洛哥 繞了一個圈,又回到了卡薩。
回卡薩的火車上除了我們倆 亞洲 面孔,車廂里其餘全是身著白袍的阿拉伯人,導致我們看起來有些格格不入。日落時分,在一位好似長者模樣的大叔發言後(阿拉伯語一竅不通),全車廂的穆斯林都“統一”拿出牛奶和香蕉開始享用。日落後,我們也可以光明正大地喝水,吃吃水果(齋月期間日落前,非穆斯林不可以在穆斯林面前喝水吃東西)。鄰座的叔叔猝不及防地遞給我們一根香蕉,我們也回贈了一些水果。他試圖和我們交流,問我們是否會說阿拉伯語或者法語,我只能表示抱歉。
白日在卡薩,我們走走停停,去參觀了當地唯一的基督教堂,參觀了卡薩高等法院,去喂了鴿子,被路邊兩個學中文的阿拉伯姑娘搭訕,去超市買了一盒辣椒粉,去路邊喝現榨橙汁,去看卡薩的菜市場,去看了哈桑二世清真寺的夜景,去感受了夜晚溫柔的大西洋***最後這一天就是在這個城市裡盡情晃悠晃蕩,走到哪裡算做哪裡,盡情感受這個城市的腳步和生活。

摩洛哥 曾經也是一個多恐怖主義襲擊的國家,走在路邊可隨處可見反恐警察,基本是三個一組進行巡邏。這裡 歐洲 人非常多,說法語的很多,出了老城商業區就會發現大多數人不會說英語。有一次我打車從清真寺回酒店,年紀較大出租車司機不會英語,我拿酒店的阿拉伯語名字給他看,他也不知道地址在哪裡(地址是英文)。就在我以為他不會接單的時候,他隨手從路邊招呼來一正在跑步的白人大叔,嘰里咕嚕說了一會兒,然後白人大叔跑來看了看我手中的酒店地址,就用法語翻譯給了司機。看司機大叔嫻熟淡定的模樣,肯定不是第一次乾這種事了。如果遇上比較年輕的出租車司機,一般就會說英語,路上就遇見過一個同齡小哥,坐了多久的車就和我們介紹了多久的“齋月”習俗。

在街上被兩個阿拉伯姑娘羞澀搭訕,驚訝於她們會說漢語。原來兩個姑娘希望以後來 中國 留學,現在努力學習漢語中。她倆在街上閑來無事,在人群中看到我們 亞洲 人面孔,便上來碰碰運氣。兩個小姑娘堅持用漢語給我介紹了當地人文和景點,並表示第一次遇到 中國 人可以練習口語,非常開心。我給她們留了微信號碼,回國後我也確實收到了她們的驗證請求,不過系統顯示我無法通過該驗證請求,個中原因我也不瞎猜了。
啰啰嗦嗦其實也沒有記載完有意思的事情,大致的旅程就是這樣吧。每個地方都有可愛的人和不可愛的人,雖然在 摩洛哥 的每一天都是鬥智鬥勇消耗腦力的日子,但現在想來都是寶貴和有趣的回憶。畢竟,人生總是要不斷地經歷。
最後附上一張在撒哈拉邊緣隨手拍的圖,逆境中大家也要好好生存和生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