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倫十日》連載十:倫敦足跡——城市的漫游

​ 英國 飲食常為人詬病,然而我在這裡,吃得很好!

行前曾想知道這個在文化、科學等各個領域成就傲人的國度,飲食方面會有哪些代表,查詢出現最多的是:肉派、熏鮭魚、鰻魚凍、炸魚薯條、羊雜碎布丁……這些顯得古怪、甚至還有點兒勁爆的食物,多少讓人感覺與英式的風光田園和優雅體面不沾邊。
英國自助遊攻略
旅店提供早餐,由此,英式早餐(English breakfast),是自己最先接觸的當地飲食。餐廳在地下室,因為初抵英倫的興奮,第一天去得很早。並不寬敞的廚房裡,兩位女士正忙碌,空間里有明顯的、會讓在意身材之人立時警醒起來的煎炸的聲音和味道。侍者的話讓人回想起來十分好笑——“您好!要用餐嗎?我們只有英式早餐。”這是引以為傲、還是深諳 英國 飲食之口碑的某種信心不足?
英國自助遊攻略
一份典型的英式早餐包括:培根、香腸、煎蛋、茄汁焗豆、麵包、咖啡、茶——也就是每天早上擺在面前、且在入住的十天里恆定不曾改變的這些。這其中,麵包切片、微烤過,放在鐵質的小架子上,其餘除飲品外的所有,都盛在一個大盤子里。看起來不夠?可千萬別低估了它們的營養和熱量!光那兩大厚片的培根吃下去,似已感覺八九不離十。吃完這樣的早餐,可能到中午都不會餓,也難怪人高馬大的當地人午間常常只吃一個 三明 治。
英國自助遊攻略
旅程行將結束,“帶特產”的俗套免不了。不過任務已於昨日在溫徹斯特的市集完成,買的是“黑布丁”(black pudding),一種豬血混合燕麥製成的血腸,是相當地道的當地傳統食物。然而,千里迢迢帶回的“特產”,卻沒能得到想象中家人的青睞。它稍顯醜陋的內外樣子、以及烹制時一股不尋常的味道,引得家人在廚房門口探頭探腦,隨後卻全無品嘗之意願。看來這 英國 有名的“黑暗料理”,也絕非浪得虛名。最終,一整根“黑布丁”,被自己一個人視若珍饈般地,依照傳統做法,切成片用小火煎,分三次作為早餐吃掉了。
英國自助遊攻略
旅店附近的小巷,隨處可見“炸魚薯條”(fish and chips)的招牌。姑且忽略一次它爆棚的卡路里,一直也想嘗嘗這 英國 的“國民最愛”。然而,直至旅程結束,願 望都 未能實現。究其原因,在超市、街邊小店、城市市集,每天的飲食選擇真的很多,而自己又好於嘗試各種新奇之物。那隻能依時機和偏好,讓它們排著隊,一個個地來。
英國自助遊攻略
至於人們評價在英飲食的乏善可陳,個人體會卻大相徑庭。自己沒有頑固的“故鄉的胃”,也樂意入鄉隨俗、“美人之美”,因此一日三餐,本地的尋常食物已足夠讓人滿足。它們最讓人喜歡的是——簡潔、天然。新鮮的食材、自然的色彩、成分寥寥、製作簡單,也許有時會顯得生冷、粗糲、原始,但這些特質,在視覺、心理還有理智上反倒更具吸引力,並也的確讓人一次次地重溫那種久違的、食物真正的味道。這些食材,曾茁壯成長於陽光下、天地間,因而享用它們時,似能感到與之相仿的一種健康和強壯。英文諺語“You are what you eat”(人如其食),說的也許就是這個道理。
英國自助遊攻略
今天,是整個旅程的倒數第二天。雖說扎根一般地在 倫敦 住著,可自己常常東奔西跑,有一半的天數,是去了周邊的小城。常常就是這樣——眼前的,似乎來日方長;離得遠的,倒是迫切嚮往。或許也因為 倫敦 太豐富、太飽滿,待在這裡的日子,需要決定“去哪裡、看什麼”時,反而拿不定主意,以致到今日,就連塔橋、“大本鐘”、“ 倫敦 眼”這些標誌性的景觀都還未曾目睹。
英國自助遊攻略
早間,在 倫敦 的最後一次跑步,時長仍為一個半小時,範圍則繼續向東擴展到了聖詹姆士公園(St. James's Park)。作為 倫敦 最古老的皇家園林,這裡優美、也安靜。1661~1685年在位的查理二世曾流亡 法國 ,念念不忘那裡王宮的精緻優雅,成為國王后,他請人重新設計了這座公園,並向公眾開放。據說多數 英國 人都喜愛這位活力四射、個性鮮明、奉行享樂的君王,並稱他為“歡樂王”、“快活王”。園內湖泊如今是很多野生水禽的庇護所,其中就有從大洋彼岸的 美國 遷徙而來的鵜鶘。人們也將之看作是世界政治格局變遷的某種象徵,因為,聖詹姆士公園裡的第一隻鵜鶘,正是當年沙俄使節贈送給查理二世的禮物。
英國自助遊攻略
海德公園、綠園、聖詹姆士公園,三座公園連成面積廣大的一片,居於 倫敦 中心,讓人羡慕住在這周邊、熱愛運動的人們的好福氣。想到自己全年一千多公里的跑步總里程,有40多公里是在此完成,比例雖小,卻也是件幸福且特別的事。相比速度、距離、周遭景緻,更難忘的,是奔跑時的感受——邁步在小徑,穿行於草木,浸淫在清冽的空氣里,頻繁地,會遇到相似的跑者。自己深知,有時,新鮮的空氣也會是珍貴難得的事物,於是貪婪地、大口地呼吸,想象著它們充盈自己的肺泡、被運送至全身的細胞,隨後,整個人,煥然一新!
英國自助遊攻略
這一天,除了一間書店,並沒有其它明確的目的地。既然剩下的時間已不足以將 倫敦 “該看的”悉數看完,那麼索性,興之所至,順其自然。要去的書店名為“ 斯坦福 ”,專營地圖和旅行類書籍,很早以前,自己偶然從報紙上知道了它。作為旅行和地圖搜集愛好者,這當然是要造訪的地方。書店位於時尚熱鬧、店鋪雲集的“柯芬園”(Covent Garden),營業至晚6點,計劃先乘地鐵至景點集中的威斯敏斯特站,於路游覽逛過去。

研究地圖、規劃路徑,似乎一切成竹在胸,然而一鑽出地鐵站,卻像是突然迷失,尋不見要去的目標、認不出周圍的建築、也辨別不出哪裡才是 泰晤士 河岸的方向。站在 倫敦 最繁華、繁忙的城中心,自己一時茫然——看起來,還是低估了這座城市、也高估了自己。
英國自助遊攻略
所在地,實為 英國 的行政中心。名為“Whitehall”(白廳)的大街,南北分別連接議會大廈和特拉法加廣場,沿街分佈有 英國 國防部、外交部、內政部、唐寧街10號等一系列政府建築。因此,人們就用“白廳”來指代 英國 的行政部門。正當自己遍尋印象中的“議會大廈”、“大本鐘”而遲遲未見之時,豁然發現,它們僅僅就與自己相隔一片草地、一條大街。只不過,整座建築正處於一次較大規模的修繕中,“大本鐘”被密密的腳手架完全包裹,只露出一個鐘塔尖。
英國自助遊攻略
英國 議會大廈(Houses of Parliament),正式名稱為威斯敏斯特宮,而“大本鐘”(Big Ben),就是它附屬鐘塔上那座全英最大、重達13.7噸的鐘。它得名於1859年負責監製的工務大臣本傑明·霍爾爵士(Sir Benjamin Hall),“本”,即是“本傑明”的昵稱。據說鑄造完成後,如何取名難倒了眾位大臣,其中一位悄悄說了句:“就叫‘大本’算了。”於是“大本”真就成了鐘的名字。 英國 人很有意思,保守、傳統、一板一眼的同時,有時卻也可以如此舉重若輕,問題解決了不說,效果還相當不錯。“大本鐘”的報時,每隔一小時一次,方圓數公里都能聽見,並且通過BBC進行廣播。當地人用“warm avuncular boom”來形容它的報時聲,直譯過來即“有如伯伯般溫暖慈愛、深沉渾厚的鳴響”。只可惜,此次無緣耳聞這樣的鐘聲。2017年,國會下議院決定對其進行時間長達4年的維修,人們要等到2021年,才能聽見“大本鐘”再度發聲。
英國自助遊攻略
面前的議會大廈,是包括上、下議院在內的 英國 議會所在地。議會政體被認為是 英國 對於世界最卓著的貢獻之一,自13世紀創建以來,這一政體歷經漫長的歲月才逐步得以發展和成熟。如今,無論是否是 英國 國民,都可以免費進入旁聽下議院的會議。這其中最吸引公眾的,是每周三進行的“首相問答”,它在會議環節中的正式名稱為“向首相的問題”(Questions to the Prime Minister)。曾在電視上零星目睹過幾次下議院的辯論,那感覺只能用“瞠目結舌”四字形容。雙方唇槍舌劍,首相,常常被步步緊逼地質詢,並且現場的眾位議員,也全然不再是“英倫紳士”——大家同意或滿意時喊“Yayh”,不滿意就喊“Nayh”,一時間,附和聲、反對聲、高聲質問、不以為然、甚至還有騷動跺腳聲,此起彼伏。如此場景,顛覆認知、卻也讓人滿心好奇。看來有機會的話,一定要到現場旁聽一次,感受一下 英國 政治的日常。
英國自助遊攻略
與議會大廈隔街相對的,是威斯敏斯特教堂(Westminster Abbey)。起初,自己並未註意到它,甚至至始至終,印象里都沒有它的全貌。也許是它地處 倫敦 中心區,周圍有大片的建築群,而黑色出租車、紅色雙層巴士等等這些 倫敦 標誌性的事物亦紛呈於街頭,吸引著人的註意,因此,對於這座教堂的感受,反而不像兩天前、對於佇立在原野上的 索爾茲伯里 大教堂那樣鮮明和專一。
英國自助遊攻略
即便它的建築無法在這座城市獨樹一幟,但威斯敏斯特教堂,毫無疑問是一處可以稱之為“ 英國 之光”的地方。教堂始建於公元960年,於1065年建成,自13至16世紀的三百年間,歷代國王不斷進行了重建、擴建,直至成就它今日壯觀宏偉的樣貌。自1066年起,歷代王室的加冕、婚禮、慶典、安葬等重大儀式,悉數在這裡進行。教堂也因此被人們稱作“一部 英國 王室的石頭史書”。然而,讓威斯敏斯特教堂成為真正的國家象徵與驕傲的,絕不僅僅因為它“皇室教堂”的尊貴地位,更在於長眠於此的,包括科學家 牛頓 、作家狄更斯、戰時首相溫斯頓· 丘吉爾 在內的3000多位 英國 傑出人物,還有戰爭中犧牲的無名軍人,而兩次大戰中陣亡的 英國 官兵的花名冊也保存於教堂內。 英國 人將威斯敏斯特教堂稱作是“榮譽的寶塔尖”,行走於這樣的靜穆莊重,如同閱讀一部900年來的 英國 史,也正像伏爾泰在目睹了 牛頓 的葬禮後所感慨的,這裡讓人深切感受到“ 英國 人民對於才能的尊敬”。
英國自助遊攻略
龐大體量的教堂包含眾多附屬建築——小禮拜堂、庭院迴廊、議事廳,還有展示各種收藏和資料的博物館。不經意間,自己卻在它南面一角發現了一處小小的花園。這裡游人鮮至,冬日的陽光灑滿草地。之前,這座恢弘的教堂、它榮譽的氣場、當然還有游客之眾多,讓人略微有些疲憊和透不過氣,此刻坐在花園的木椅上,一下子舒緩許多。這裡正好能看見陽光下呈現著金色的教堂塔樓,而在這被建築包圍的安靜的城市一隅,自己似乎也找回了行走在像溫徹斯特、 索爾茲伯里 那樣的小城時的感覺——已是越發習慣這樣安靜、少人的地方。
英國自助遊攻略
從教堂出來後沿 泰晤士 河岸向北,不緊不慢的行走中,於路經過、或是遠遠看見那些早已熟知了名字的城市地標。這其中,特拉法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帶來的感覺尤為不同。人們往來走過、或是坐在噴泉旁、臺階上,也伴隨著鴿子的起起落落。不同於“白廳”的謹嚴、聖詹姆士公園的優雅、 泰晤士 河兩岸城市古老與現代的相融,這片市民集會、節慶的廣場,呈現的是公共的、市井的 倫敦 ,多元而雜糅。
英國自助遊攻略
在這座城市,走近並深入她著名的景觀、建築,總顯得容易和自然,就像一次晨跑帶自己經過 白金漢 宮門前,在南華克橋上遠遠看到、稍後便登臨 聖保羅 大教堂的穹頂,還有今日隨眾游客悄然走入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它們,不會讓人覺得特別凜然、遙遠,人們無需大費周章、徒耗精力、乃至花銷不菲,也就不必趨之若鶩、汲汲於盛名。來到面前,輕輕一句感嘆:“哦,原來這裡就是……”然後走進,以和緩的心態、個人的視角和心靈去體味。
英國自助遊攻略
走入柯芬園的街巷,待找到“ 斯坦福 ”(Stanfords)書店時,夜幕已降臨。作為知名的地圖及旅行圖書零售商,它看上去和那些堅守在現代都市、為老派愛書人所鐘愛的書店一樣,在 倫敦 冬日的夜裡,讓人感到溫暖。書店地下有一間咖啡香氣四溢、偶爾傳來叮噹杯盤聲的小餐廳,一層旅行主題的圖書琳琅滿目,已料到自己必然會沉迷其中。翻上幾頁、讀上幾段,筆者於中投入的興緻、傾註的情感,躍然紙上,或許也因為一種不同的文字,他們觀察的角度、描述的方式常常令人欣喜,更不要說這些書封面的設計、內頁的排版、還有拿在手中的感覺——實在是愛不釋手。只是遺憾背包空間太有限,不便買上很多帶回家。
英國自助遊攻略
二樓,是地圖的世界。其所涵蓋的地域之廣、之細自無需贅言,更讓人驚嘆的,是由常規地圖衍生出的徒步、騎行、自然、文化、歷史……凡此種種、專門用途或是特定內容的地圖,似乎任何主題都可以以一張地圖的形式去呈現。而每當打開摺疊得整整齊齊的它們,也像是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遠行的渴望和對於繽紛生活的興趣都被喚起。也在想,那些相當數量的偏門地域、小眾主題地圖的存在,恐怕不僅僅出於書店“大而全”的一廂情願,而是在這裡,的確存在著對於世界各個角落濃厚的興趣。
英國自助遊攻略
說起地圖,就必然談及書店的歷史。1853年,愛德華· 斯坦福 (Edward Stanford)經營起這間書店。當時的 英國 ,正值 維多利亞 時代的鼎盛,殖民開拓、地理大發現、交通革新、還有盛行的富家子弟在 歐洲 各主要城市的游學活動,都刺激了對於地圖的需求。三代人的時間里,“ 斯坦福 ”成為 倫敦 最大的地圖印刷和經銷商,並於1893年獲得製圖資格的皇室認證。1901年,將製圖、印刷和零售業務集中於同一屋檐下的新書店,在 倫敦 柯芬園朗埃克街(Long Acre)開業,這也正是此刻自己所在的地方。書店鼓勵和支持了歷史上很多的探險和考察活動,也吸引了大量名人的到訪,其中就包括人類探索南極的先驅恩 尼斯 特·薩克裡頓(Ernest Shackleton)和羅伯特·斯科特(Robert Scott)船長。從1982年英阿馬島戰爭中的一件軼事也可看出書店的知名度——戰爭開始, 英國 軍隊一度苦於地圖的短缺。人們有理由懷疑,是 阿根廷 外交人員於戰爭爆發的幾個月前,逐步買光了“ 斯坦福 ”所有相關地圖的庫存。
英國自助遊攻略
戰後,書店所在的柯芬園區域被改造成為如人們今天所見的、 倫敦 知名的購物區,而“ 斯坦福 ”恆定佇立在它自1901年以來的店址,並持續專註於自身專業地圖製作和零售的角色。一個多世紀以來,這裡一直備受旅行和探險愛好者推崇,而書店,也常常能通過進出往來的顧客、游人,判定並預測旅行趨勢的潮流變化。書店的歷史最讓自己感慨的,是160多年來,這樣一份家族產業、還有它所專註的事業,在社會變革、城市變遷、以及包括戰爭在內的種種世事中,其連續的、不被打擾的傳承。書店網站上的一句話平靜道出了它自信、又兢兢業業的態度——“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地圖零售商,我們為自己覆蓋全世界的、經由專業眼光選取的地圖,以及由它們所代表的深度而自豪。如果在店鋪或是網上,您找不到所想要的,只要它存在,‘ 斯坦福 ’都將盡全力為您尋找。”1997年,“ 斯坦福 ”在西南部城市 布裡斯托爾 (Bristol)開設了分店,而這仍是書店在 倫敦 朗埃克街之外唯一的店面。
英國自助遊攻略
三樓的顧客很少,一半區域銷售地圖,另一半直接作為製圖工作區。明亮的燈光下,一位男性工作人員正俯身於一張很大的桌子,在攤開的圖紙上比比劃劃。這樣的情景瞬間令人觸動——早已過了常規的下班時間,窗外,是柯芬園的熱鬧與繁華。在書店的三樓,卻有這樣一方安靜的空間,男子不問世事般地專註於自己的工作。
英國自助遊攻略
記不起來是從何時起,自己喜歡上搜集地圖,它也許與初中時開始對地理這門學科感興趣有關,那時自己喜歡、也擅長記憶諸多山脈、河流、地域的名字。後來時常旅行,每到一地,手中有了地圖,似乎就不再是怯生生的異鄉人。它們讓人對所置身的環境有所感,令人踏實安心,也帶來追隨興趣與好奇、去行走和探索的自信。這也正是一直以來,自己所期待的狀態、喜愛做的事。當旅途結束,紀念品可以不買,行李中的冗餘可以捨棄,地圖,則一定要在精挑細選之後帶回去。行旅匆忙,一張地圖所涵蓋的,很多都還未曾細讀、領悟,而它們很可能會帶來新的發現與靈感、促成各種新的動議。當回顧旅程時,地圖,時常是比瑣碎、又零零星星的照片更好的依托。它讓人回憶起一天、一地、乃至一次旅行的全貌。在尋找那些熟悉的名字、回溯行走的路徑之際,當時的經歷與感受、曾經置身的山川城鎮和風土人情,得以紛紛被喚醒、重又鮮活起來。
英國自助遊攻略
起初,自己只是好奇、並也就此滿足於知道“那是何地,山有多高、水有多長?”如今,在這些之外,還想知道的是“那裡究竟是怎樣的,人們如何生活、如何想問題、做事情?”想知道“為什麼”以及所有這些之間的聯繫。於是就會有這樣的問題——行走、並瞭解它們有什麼用?我想主要是出於興趣和熱情吧。這也讓人想起王小波曾說的,“我對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若是一定要給出個明確些的回答,那應該會是,在行走、經歷和感受過後,回身關照我們自己的生活。

一時感到,曾經的志趣,並未隨著成長、以及迥異的專業和職業選擇而黯淡下去,而是在自己的行走中一點點地回來、增強,並終於讓人醞釀起與它們相關的種種新的可能。或許,足夠幸運的話,人終將被他內在的興趣和熱情所引領!就像燈光下的那位製圖員,不必在意往來的顧客、屋外的熱鬧,而只專註於面前的工作;也像是此刻的自己,因著一份對於地圖及行走的愛好,在 倫敦 這座城市、在她數不勝數的名勝和多元的繁華中,被吸引著來到朗埃克街的這間書店里。
英國自助遊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