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巴西建築美學——建築同樣可以彰顯權貴
                                    人類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  
  
不僅創造了豐富的物質世界
  
也留下了輝煌燦爛的文明
  
建築之美,就是人類永遠的追求 五千年人類文明史
五千年人類文明史  
  
建築往往是權力和財富的紀念碑
  
水泥、鋼鐵、木材和玻璃的組合
  
彰顯統治階級的高貴與威嚴
  
  
巴西 議會大廈 一提到 巴西 當代建築,首先想到的絕對是矗立在首都 巴西利亞 市三權廣場上的 巴西 議會大廈。這座建於上世紀60年代初期的大廈不僅是世界當代建築教科書上的典範,更是 巴西 整個國家權利最集中的建築。由 巴西 最負盛名的建築師、 拉丁美洲 現代主義建築的倡導者Oscar Niemeyer主持設計,他的作品一向以大體量的雕塑感著稱。
一提到 巴西 當代建築,首先想到的絕對是矗立在首都 巴西利亞 市三權廣場上的 巴西 議會大廈。這座建於上世紀60年代初期的大廈不僅是世界當代建築教科書上的典範,更是 巴西 整個國家權利最集中的建築。由 巴西 最負盛名的建築師、 拉丁美洲 現代主義建築的倡導者Oscar Niemeyer主持設計,他的作品一向以大體量的雕塑感著稱。  整棟建築由參議院會議大廳、眾議院會議大廳和辦公樓三部分組成。從正立面看上去議會大廈就像是“一雙筷子”(辦公大樓)與“兩隻碗”(參眾兩院)。右側大口朝天的“碗”為眾議院會議廳,象徵著“廣納民意”;而左側扣著的“碗”為參議院會議廳,則象徵“集中民意”。中心偏左的兩棟辦公大樓既在結構也在寓意上“平衡”著參眾兩院。這樣的設計寄托著建築師對於議會的執政期許,那就是對於民眾的公平與正義。該建築現已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之一。
整棟建築由參議院會議大廳、眾議院會議大廳和辦公樓三部分組成。從正立面看上去議會大廈就像是“一雙筷子”(辦公大樓)與“兩隻碗”(參眾兩院)。右側大口朝天的“碗”為眾議院會議廳,象徵著“廣納民意”;而左側扣著的“碗”為參議院會議廳,則象徵“集中民意”。中心偏左的兩棟辦公大樓既在結構也在寓意上“平衡”著參眾兩院。這樣的設計寄托著建築師對於議會的執政期許,那就是對於民眾的公平與正義。該建築現已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之一。  
  
  
尼泰羅伊當代藝術博物館 尼泰羅伊當代藝術博物館坐落於 巴西 里約熱內盧 ,是這座城市地標性建築之一。尼泰羅伊當代藝術博物館由建築大師奧斯卡.尼邁耶( Oscar Niemeyer)主持設計,並得到結構大師Bruno Contarini的幫助(Niemeyer的早期設計作品中都有Bruno Contarini的身影)。
尼泰羅伊當代藝術博物館坐落於 巴西 里約熱內盧 ,是這座城市地標性建築之一。尼泰羅伊當代藝術博物館由建築大師奧斯卡.尼邁耶( Oscar Niemeyer)主持設計,並得到結構大師Bruno Contarini的幫助(Niemeyer的早期設計作品中都有Bruno Contarini的身影)。  一條寬闊的進口坡道引向了博物館大廳,一根直徑29.5英尺的圓柱體支撐著整個建築,圓屋頂直徑達50米,遠遠看去就像一個UFO漂浮在海上。雖然經常被描述為飛碟狀的MAC,尼邁耶的詩意意圖表現“從地面”和“不斷增長和蔓延”形式出現,像一朵從岩石升起的花。
一條寬闊的進口坡道引向了博物館大廳,一根直徑29.5英尺的圓柱體支撐著整個建築,圓屋頂直徑達50米,遠遠看去就像一個UFO漂浮在海上。雖然經常被描述為飛碟狀的MAC,尼邁耶的詩意意圖表現“從地面”和“不斷增長和蔓延”形式出現,像一朵從岩石升起的花。  
  
  
巴西利亞 大教堂 巴西利亞 大教堂是一座造型奇特的傘形教堂,既像 羅馬 教皇的圓形帽,又似印第安人的茅屋。圖為露出地面部分的建築,只是大教堂的屋頂,弧形的柱子是屋脊,整個教堂大廳是建在地下的。
巴西利亞 大教堂是一座造型奇特的傘形教堂,既像 羅馬 教皇的圓形帽,又似印第安人的茅屋。圖為露出地面部分的建築,只是大教堂的屋頂,弧形的柱子是屋脊,整個教堂大廳是建在地下的。  教堂內一派金碧輝煌,大廳中神像懇掛於空中。它沒有通常的高尖屋頂,16根拋物線狀的支柱支撐起教堂的穹頂,支柱間用大塊的彩色玻璃相接,遠遠望去如同皇冠。而教堂主體則坐落在地下,人們通過甬道進出。 巴西利亞 大教堂是 巴西利亞 聞名世界的景觀,他迥異的風格區別於同時期的 歐洲 教堂,被稱為 巴西 的象徵。
教堂內一派金碧輝煌,大廳中神像懇掛於空中。它沒有通常的高尖屋頂,16根拋物線狀的支柱支撐起教堂的穹頂,支柱間用大塊的彩色玻璃相接,遠遠望去如同皇冠。而教堂主體則坐落在地下,人們通過甬道進出。 巴西利亞 大教堂是 巴西利亞 聞名世界的景觀,他迥異的風格區別於同時期的 歐洲 教堂,被稱為 巴西 的象徵。  
  
  
  
巴西 雕塑博物館 如果說白色的牆面最適合美術館來陳列繪畫作品,那麼像 巴西 雕塑博物館這樣豪邁、極簡的水泥結構對於陳列雕塑藝術是再適合不過的了。博物館由著名 巴西 建築師Paulo Mendes da Rocha設計。1988年完工,建於 巴西 最具活力的城市 聖保羅 。
如果說白色的牆面最適合美術館來陳列繪畫作品,那麼像 巴西 雕塑博物館這樣豪邁、極簡的水泥結構對於陳列雕塑藝術是再適合不過的了。博物館由著名 巴西 建築師Paulo Mendes da Rocha設計。1988年完工,建於 巴西 最具活力的城市 聖保羅 。  作為普利策獲得者保羅· 門德斯· 達· 洛查公認的傑作,這個建築事實上是按照地面上完全沒有建築的初衷來建造的。在1980年 聖保羅 滿是大廈的Jardins區有一塊空地被規劃用來建造購物中心,而居民中的富人 成功 說服修建公共廣場而不是購物中心。為了獲得更好的效果並且確保整個場地的非商業化,他們聘請Mendes de Rocha 來設計建造了這個博物館。這個7000平方米的博物館有一半位於地面以下,而保留了 聖保羅 的一塊珍貴的公共綠地空間。
作為普利策獲得者保羅· 門德斯· 達· 洛查公認的傑作,這個建築事實上是按照地面上完全沒有建築的初衷來建造的。在1980年 聖保羅 滿是大廈的Jardins區有一塊空地被規劃用來建造購物中心,而居民中的富人 成功 說服修建公共廣場而不是購物中心。為了獲得更好的效果並且確保整個場地的非商業化,他們聘請Mendes de Rocha 來設計建造了這個博物館。這個7000平方米的博物館有一半位於地面以下,而保留了 聖保羅 的一塊珍貴的公共綠地空間。  
  
  
馬 拉卡 納體育館 巴西 里約熱內盧 的馬 拉卡 納球場是世界上最大的體育場之一,原本能容納20.5萬人。1950年世界杯是 巴西 人修建馬 拉卡 納球場最大的動力,1948年8月2日動工,大約有1萬名工人參與了建設,1950年6月16日世界杯前啟用,直到1965年整個場館才完全完成興建。與世界其他球場的站台不同,馬 拉卡 納球場的站台位於草坪四周的深溝里,其高度比草皮還要低許多。
巴西 里約熱內盧 的馬 拉卡 納球場是世界上最大的體育場之一,原本能容納20.5萬人。1950年世界杯是 巴西 人修建馬 拉卡 納球場最大的動力,1948年8月2日動工,大約有1萬名工人參與了建設,1950年6月16日世界杯前啟用,直到1965年整個場館才完全完成興建。與世界其他球場的站台不同,馬 拉卡 納球場的站台位於草坪四周的深溝里,其高度比草皮還要低許多。  完工後的第二年, 巴西 知名體育記者 馬裡 奧•費勞離世,為表紀念體育館以他而命名。隨後在1969年,體育館又成就了球王貝利的第一千個進球。可惜由於設計缺陷,場館在1992年發生看臺坍塌事故。體育館只好對座椅進行改建,這導致了容量的大幅度縮水降至不足9萬的座位。2010年為了迎接世界杯以及2016年奧運會,體育館由Fernandes Arquitetos Associados事務所設計翻新。
完工後的第二年, 巴西 知名體育記者 馬裡 奧•費勞離世,為表紀念體育館以他而命名。隨後在1969年,體育館又成就了球王貝利的第一千個進球。可惜由於設計缺陷,場館在1992年發生看臺坍塌事故。體育館只好對座椅進行改建,這導致了容量的大幅度縮水降至不足9萬的座位。2010年為了迎接世界杯以及2016年奧運會,體育館由Fernandes Arquitetos Associados事務所設計翻新。  
  
  
  
里約耶穌像 這座耶穌像是在1922年 巴西 舉國歡慶獨立100周年之際決定建造的,採用了本國著名建築師席爾瓦·科斯塔的設計方案,瓦爾·科斯塔及其同伴們,花費了整整5年的時間精心設計,協力雕塑,在1931年完成了的一個建築壯舉。
這座耶穌像是在1922年 巴西 舉國歡慶獨立100周年之際決定建造的,採用了本國著名建築師席爾瓦·科斯塔的設計方案,瓦爾·科斯塔及其同伴們,花費了整整5年的時間精心設計,協力雕塑,在1931年完成了的一個建築壯舉。  耶穌站立著,兩手向兩旁平伸開,從遠方望去,猶如掛在天上的一個巨型十字架;耶穌像下,有一小教堂,供虔誠的教徒來此祈禱。耶穌像線條明朗,呈淺綠色。它的總高度為38 米,頭部長為3.75 米,手長3.20 米,兩手相距29 米,身上衣袖寬度為5 米;雕像頭重30 噸,手重9.1 噸,總重量為1200 噸。
耶穌站立著,兩手向兩旁平伸開,從遠方望去,猶如掛在天上的一個巨型十字架;耶穌像下,有一小教堂,供虔誠的教徒來此祈禱。耶穌像線條明朗,呈淺綠色。它的總高度為38 米,頭部長為3.75 米,手長3.20 米,兩手相距29 米,身上衣袖寬度為5 米;雕像頭重30 噸,手重9.1 噸,總重量為1200 噸。  
  
  
  
孔戈尼亞斯博物館 博物館坐落在一個斜坡場址上,雖然它因自身的當代線條展示了一個對比,但是它並沒有搶走整個世俗環境的風頭。相反的是,它被看成了是一個與項目場址展開“對話”的方式,一個過去和現在的匯合點,它為未來保存著歷史。這個對話被融入了場址,也被融入了人中間,而這也是Gustavo Penna的設計中的主要特色。明確的說,這個理念已經超越了博物館的概念。因為場址被列入了世界遺產,也因為它存在一個儀式般的使命,所以這棟被十八世紀風格的環境包圍的現代建築體量更應該尊重地形。
博物館坐落在一個斜坡場址上,雖然它因自身的當代線條展示了一個對比,但是它並沒有搶走整個世俗環境的風頭。相反的是,它被看成了是一個與項目場址展開“對話”的方式,一個過去和現在的匯合點,它為未來保存著歷史。這個對話被融入了場址,也被融入了人中間,而這也是Gustavo Penna的設計中的主要特色。明確的說,這個理念已經超越了博物館的概念。因為場址被列入了世界遺產,也因為它存在一個儀式般的使命,所以這棟被十八世紀風格的環境包圍的現代建築體量更應該尊重地形。  除了現當代的特色,博物館的建築風格還與這裡的建築語言相一致,這種建築語言在這裡已經存在了幾個世紀的時間。這是通過項目的介個特 色達 到的:一個中立的植入,從不抵觸主要的建築群;建築體量的韻律、開口、比例、平面和測高與剩餘的綜合設施相似;廣大的基礎是由石頭修建的,通過使用來自這個區域的天然石,使得建築體量在環境中並不顯得“異質”;上部樓層顯得更輕盈、更流暢,白色的牆壁被漆上了礦質油漆。
除了現當代的特色,博物館的建築風格還與這裡的建築語言相一致,這種建築語言在這裡已經存在了幾個世紀的時間。這是通過項目的介個特 色達 到的:一個中立的植入,從不抵觸主要的建築群;建築體量的韻律、開口、比例、平面和測高與剩餘的綜合設施相似;廣大的基礎是由石頭修建的,通過使用來自這個區域的天然石,使得建築體量在環境中並不顯得“異質”;上部樓層顯得更輕盈、更流暢,白色的牆壁被漆上了礦質油漆。  
  
  
VitaconItaim大樓 VitaconItaim大樓是一座包含10套公寓的集合式住宅,這座建築立面有著鮮明的 巴西 聖保羅 風格。
VitaconItaim大樓是一座包含10套公寓的集合式住宅,這座建築立面有著鮮明的 巴西 聖保羅 風格。  
建築在兩個主要朝向上採用了一種穿孔木板作為外牆材料,這種穿孔木板由光滑的直木板製成,可以用做遮陽的用途。這些遮陽板有助於增強房間舒適度、防止陽光直射,同時創造良好的光線質感和通風效果。 這些遮陽板還可以防水防潮,是針對於當地的地理特征以及氣候環境來設計建造的。同時這些遮陽板作為可以任意開啟的窗扇,住戶可根據自身需要在不同時間開啟不同位置的建築外牆。
這些遮陽板還可以防水防潮,是針對於當地的地理特征以及氣候環境來設計建造的。同時這些遮陽板作為可以任意開啟的窗扇,住戶可根據自身需要在不同時間開啟不同位置的建築外牆。 
 
  
從外觀上來說,便產生了一個神奇的視覺效果,建築的立面可能是隨時變化的,窗子時有時無。

                                
							
						
						
						
						
					
					
					
					
					不僅創造了豐富的物質世界
也留下了輝煌燦爛的文明
建築之美,就是人類永遠的追求

建築往往是權力和財富的紀念碑
水泥、鋼鐵、木材和玻璃的組合
彰顯統治階級的高貴與威嚴
巴西 議會大廈


尼泰羅伊當代藝術博物館


巴西利亞 大教堂


巴西 雕塑博物館


馬 拉卡 納體育館


里約耶穌像


孔戈尼亞斯博物館


VitaconItaim大樓

建築在兩個主要朝向上採用了一種穿孔木板作為外牆材料,這種穿孔木板由光滑的直木板製成,可以用做遮陽的用途。這些遮陽板有助於增強房間舒適度、防止陽光直射,同時創造良好的光線質感和通風效果。



從外觀上來說,便產生了一個神奇的視覺效果,建築的立面可能是隨時變化的,窗子時有時無。


 
							 
										 
										 
									 
									 
									 
									 
									 
										 
										